生鲜电商经营艰难背后:
风头最劲的社区门店模式将继续作为行业发力点
从11月下旬起,社区生鲜电商呆萝卜开始传出拖欠供货商货款和裁员的消息。公司创始人李阳其后公开承认资金紧张、运营陷入困局,并表达会坚持自救、积极筹措资金。
让人意外的是,呆萝卜竟然得到了一批员工的信任和支持,愿意不拿薪水“再坚持一段时间”;还有消息称,近60家供应商将自发融资2亿元给呆萝卜。12月9日,“刮骨疗伤”后的呆萝卜宣布从发源地合肥再次出发、百店同启。
尽管如此,就在呆萝卜事件爆出的短短一周内,还有包括我厨、吉及鲜、妙生活等生鲜电商平台传出经营困难甚至关闭的消息。当大部分垂直领域电商都经历野蛮生长又归于平静后,为什么生鲜电商们活得如此艰难?
■新快报记者 郑志辉
模式
预约制+社区门店+社群电商,
破解行业诸多痛点
“呆萝卜的模式绝对可以走得通的!对比其他生鲜电商,我们是真正的高频刚需,价格比菜市场还低,预约制的损耗率也更低;像前置仓等模式比我们更烧钱,连它们都能活下来,我们为什么不能活?!”日前遭突然裁员的杭州呆萝卜员工小L,说起前东家时,话语中并没有太多的指责,反透着对项目就此失败的浓浓的不甘心。
根据公开资料,呆萝卜是一家互联网生鲜电商平台,销售蔬菜水果、米面粮油、肉禽蛋奶等生活用品,2016年在合肥开出第一家门店,采取在线下单,隔日线下门店自提的方式,且推行门店合伙人制度实现拓展。
今年8月,Mob研究院发布的《2019生鲜电商行业洞察》报告显示,生鲜电商行业在经历行业洗牌、巨头入场后,进入模式探索和稳定发展新时期,呆萝卜成为这段时期中罕见的模式创新者。
小L告诉记者,呆萝卜的模式经过他们多次推演、复盘,都觉得能走得通。“现在热门的前置仓模式,和盒马类的新物种,针对的都是一线或者准一线城市的用户。这些用户对生鲜的需求其实算不上高频,一周顶多下单一两次,但是对送货上门和配送时间有很高要求。呆萝卜针对的是像合肥、南京这些二线城市的用户,这部分用户画像是这样的:家庭观念重,空闲时间多;可支配资金不低于一线城市,很有购买力、消费力;有强烈的消费升级愿望。对这类用户来说,送货到家的服务不是必要,但是需要每天买菜甚至顿顿要买,价钱还要便宜,是真正的高频刚需。”
“呆萝卜直接由产地直供,每天晚上十点前截止收订单,根据订单量(以需定产)第二天一早送货到社区门店。这样的话,生鲜蔬果只在门店的冷柜里存放几个小时,损耗率比一般生鲜电商(20%-40%)要低得多,价格能做到比传统菜市场低20%。”小L介绍道,社区门店的面积也不用大,它不需要有陈列功能,只是摆放冷柜,以及方便门店合伙人日常传播、售卖,而合伙人还可以借此拉用户,建立社群业务。
据小L透露,这套业务模式已经在合肥发展运作了三年,覆盖市内所有主流社区。不仅成为地方的骄傲,也已十分接近盈利,这在生鲜行业,是连一些巨头企业也没做到的。
探因
没平衡好扩张速度与现金流?
组织内部出现问题?
这样好的商业模式,今年6月才又拿到6亿多元的融资,为什么会突然就倒下了?小L坦言,“内部很多人都没想明白”。
某生鲜电商资深人士Y向新快报记者表示,他们内部也分析过呆萝卜的商业模式,也觉得如果聚焦二线城市的话是没问题的。现在看来,最大可能问题出在内部经营或者组织问题上,“呆萝卜的商品价格压得比较低,那就需要规模足够大才行,规模不大是没法直采的。可能是没平衡好扩张速度与现金流这两件事,也有可能组织内部出了问题。”
根据公开信息分析,呆萝卜在年中这轮融资后,短短4个月内1000家店就烧掉6亿元人民币,平均单店要烧掉60多万元。有电商专家认为,这既不符合生鲜店的经营常识和基本规律,呆萝卜作为一家经营了四年的生鲜“老司机”,以这样的“高速度”烧钱,也很不正常。小L也说,在被外界批评烧钱太疯狂后,内部曾相互检讨,并不认为存在这样的问题。
日前,有自称知情人士称,呆萝卜6月的融资,被投资人发现“有问题”,所以并不是所有资金都到账了。
据悉,在呆萝卜不利消息传出后,有合肥供应商代表估算,该公司的现金缺口已经高达2.9亿元,这其中包括以下欠款:欠供货商1.5亿元、欠门市加值金5000万元、欠合伙人保证金5000万元,欠员工薪资以及补偿金4000万元。
12月6日,呆萝卜发布公告称:“将于2019年12月9日百店同启,从发源地——合肥再次出发。”据呆萝卜合肥负责人表示,“在未来的1到2个月内,计划将合肥的门店数恢复营业至300家左右,争取达到原来门店数的80%到90%。”而本地市民在得知消息后,很多人都回应说,“大家其实挺期待家门口的菜篮子恢复运营的”,如果品质如初,还会继续买菜,但会更谨慎充卡。
零售业专家胡春才就此分析指出,“采取合伙人制主要是解决管控的问题。以前在合肥一个城市,由老板和核心团队跟进,在亏损、人员素质等方面是可控的,但是一下子扩张到19个城市,一旦业务配套跟不上会非常容易产生亏空,这也是他们需要汲取教训的地方。”
出路
加码冷链物流建设
和生鲜供应链投资
在呆萝卜事件发酵前后,其实还有数家生鲜电商平台被爆出经营困难。
12月11日,“我厨”被发现其官网和APP均已暂停服务。我厨是提供都市餐桌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移动生鲜电商,成立至今共获得过三轮融资。同一天,“吉及鲜”宣布融资失败,店铺关门。同样经过三轮融资的“吉及鲜”是一家主攻武汉市场的前置仓生鲜电商。
12月9日,社区生鲜电商平台“妙生活”被曝正大量关店,结束在这一垂直领域的探索。据媒体报道,“妙生活”已结清了所有货款,并赔付了员工工资;与呆萝卜相比,“妙生活”的离场显得更为体面。
再早之前,2019年5月,估值已经超过10亿元的“鲜生友请”宣布其全部门店暂停营业。
至于更早的,有行业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19年5月,至少超过17家生鲜电商企业破产倒闭;中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只有1%实现获利、4%持平,88%亏损,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
“常温零售产品的红利让投资资本艳羡,所以生鲜电商也被盲目的资本青睐,相关风险被忽视。”北京东晓腾飞供应链管理公司总经理陈虎东指出,这让生鲜电商的经营者盲目铺摊子,盲目用常温产品零售电商的经营思路来经营,例如扩展流向、找下沉渠道、“送钱”注册等,以至于资金链断裂得非常快,不及时离场,后续倒下的更多。
陈虎东认为,生鲜电商的保鲜问题,B端做得好,C端最后一公里做得其实有待完善。在前端C端市场极为火爆的情况下,后端发展不给力,所以导致资本进入到前端,想借用“流量”捞一把,前端“烧”得很厉害,后端被“冷落”了,前后端不协调。因此,近期的生鲜电商连续倒闭,在情理之中。
对于生鲜电商未来哪种模式才能最终跑出,网经社电商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菜场有时效性,部分区域超市覆盖又不够密集,再加上一二线城市生活节奏加快,时间和便利性成为不少上班族的优先考量因素,这使得手机买菜有着较大的用户需求。”展望未来,生鲜市场会呈现菜市场、超市和社区生鲜(手机App+前置仓)等多种业态共存的局面。
此外,他还认为,未来随着电商巨头们纷纷以不同形式进军社区菜市场,这些电商巨头正不断加码冷链物流建设和生鲜供应链投资,拥有全产业链资源和全渠道资源的企业优势将愈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