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真情草意杨凝式
日期:[2020-01-05]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杨凝式(五代) 神仙起居法卷,草书8行,共85字

杨凝式的出现,为中国书法史上最灿烂辉煌的两座高峰——唐法宋意,托起了一道五彩斑斓的彩虹。

杨凝式(公元873年-955年),字景度,号虚白,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末宰相杨涉之子,三十二岁进士及第,官至太子太保,故世称“杨少师”,公元907年后梁太祖朱温废帝立朝,命宰相杨涉率官献玺。天下改朝,父亲失节,这让杨凝式在心理上有一种“二臣”的负重感,但又不能拒而不仕,于是只能佯病装疯,过着一种佯狂的生活,因此时人称其“杨疯子”。他放浪形骸,借翰墨来掩饰排解心中的苦闷不安之情。

杨凝式的书法给我们的印象是截然迥异的两种风格。一方面,萧散简远,温文尔雅,如被世人所称道的行楷书《韭花帖》乃杨凝式昼寝乍起,全身舒展,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所作食物,食后津津有味,于是提笔而书以示谢忱。此帖用笔结体皆为楷书,而以行书之势贯穿其中。萧散自如,洋溢着逸气灵韵,可见他对二王潇洒雅士的书风有着深刻的理解。章法也极为独特,字与字之间疏疏朗朗,爽爽有致,于平静之中显示出萧散的心态。作为其形式表现特征之一的疏朗章法,则是由他首开此风的。另一方面, 让我们看到的是满纸氤氲,不衫不履,粗头乱服,狂放浪漫的癫逸风神。他在《神仙起居法帖》《夏热帖》书作中,所显示出的是恣肆纵逸,一任天然的自由情感的写真,同时也暴露了作者自身创新还不够成熟,有一定的生硬拼凑的痕迹。从错乱生硬书作的墨线中,我们不难发现杨凝式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佯狂哀号中表现出来的、被扭曲了的性格所作的挣扎及迸发出的激情,这种激情是压抑的内心痛苦的充分体现,是对人生的调侃嬉戏,难怪他极少书写尺牍,多在断坦残壁上涂抹。据记载,杨凝式“见其壁上光洁可爱,即箕踞顾视,似若发狂,引笔挥洒,且吟且书,笔与神会。书其壁尽方罢,略无倦怠之色,游客观之,无不‘叹赏’(《洛阳缙神旧闻记》)”。

杨凝式的意义,除了给我们留下了极有价值的艺术珍品外,还在于给我们带来了对中国书法艺术史进行思考的深远价值。《神仙起居法帖》与《韭花帖》为我们展示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以至于让人难以置信两件作品出自一人之手,这种现象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历代书法家对杨凝式有极高的赞誉,他对宋以来尚意书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苏东坡说:“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绪,此真可谓书之豪杰。”(季伏昆《中国书论辑要》)黄山谷则一赞三叹:“余曩至洛师,遍观僧壁间杨少师书,无一字不造微入妙, 当与吴生画为洛中二绝。见颜鲁公书则知欧虞褚薛未入右军之室;见杨少师书,然后知徐沈有尘埃气。”(马宗霍《书林藻鉴》)其《跋杨凝式帖后》诗云:“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栏。”米元章说:“杨凝式如横风斜雨, 落纸云烟,淋漓快目。”(启功主编《中国书法全集》)

杨凝式书法还给了后世更为凝重的启示:中国书法所体现的艺术精神本身,就蕴含着理性与非理性的对撞,中国书法所呈现的不仅有形式美,更有一种“文化背景”。

(李建礼《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珍迹钩沉》)

■收藏周刊记者 陈福香/整理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