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从全国层面看岭南印学
日期:[2020-01-05]  版次:[A08]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篆刻艺术是深埋于中华文化中熠熠生辉的宝矿,作为这座“宝矿”的组成部分,岭南篆刻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印玺,印证了汉代岭南用印的一道光辉。可惜魏晋及至宋元,岭南印艺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一度沉寂。

明代开始,岭南印学逐渐萌发生机,涌现了一大批知名篆刻家,如方伯情、马元伯、郭安世、邱颖叔、李子木等。随后,在金石学的推动下,清代的岭南印学出现了初步繁荣,谢景卿、朱文、黎简等岭南特色印风初现,清新典雅、意境淳古,有别于中原印风。

随着西学东渐,有志于发扬中华文化传统的有识之士在上世纪初涌现,印坛更出现了以结社联盟为乐事的现象,先后成立有濠上印学社、三馀印学社、天南金石社、南天印社等,名家林立,俊彦辈出,其中佼佼者有邓尔雅、易大厂、简经纶、容庚、容肇祖、商承祚、罗叔重、余仲嘉、张祥凝、冯衍锷、吴子复、马国权等人。

在当代,雅集交流在岭南印社的推动下有序发展着,自半年多前启动的“印人数据库”项目建设之后,“第三届岭南印学国际研讨会”也如约举办。更重要的是,本届同步推出了“金石之约——首届全国印社邀请展暨全国印社社长高峰论坛”,开始用全国视野看岭南印学,来自全国各地最具实力的35家优秀印社共携474件印屏参加了此次展览,一览国内印学现状,并寻找出岭南印学的全国坐标。

“印学研究与篆刻创作的南北‘双峰并峙’成为趋势”成为了与会人员的主流共识,主办方透露,第四届岭南印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已准备在即,在如此的强力与有序的推动下,岭南印学必能创出新辉煌,一起拭目以待。

(收藏周刊编辑部)

■统筹:李世云 ■采编:潘玮倩 陈福香 梁志钦 曾贵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