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黄丹书:可与江浙隶书好手抗衡
日期:[2020-01-12]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黄丹书《节临曹全碑》条屏

■黎向群(著名书法评论家)

从书体发展规律来看,从记述性到实用性再到艺术性。隶书一体,肇于秦末汉初,从缪篆到生成再到隶变走向成熟,成为重要的书体。晋唐代以后,随着楷书的产生与发展,逐渐失去其实用价值,为楷书所替代。因此,隶书只成为一种艺术性书体。清初,汉碑出土者并不多见,学隶书者多学蔡邕的《熹平石经》,取法单一,堂奥不广,无足名家。一直以来,岭南书法仍保持着隶书的传统。岭南地区的隶书创作,以顺德的家族式书画传承的书家为主流,陈恭尹是其中最有代表和影响的一位。迨至清中叶,金石考据学的兴盛,汉碑摩崖大量发掘,给研究者提供学习的资料。嘉庆年间,隶书大家伊秉绶宦粤,传授隶书,彭泰来、刘华东等人,余子风从,形成群体,有效促进了岭南地区隶书的复兴与发展。黄丹书、 黎简、张锦芳、冯敏昌、吕培、张思齐、潘绍经、彭泰来、刘华东、明炳麟、谢念功等人为隶书名家。

黄丹书(1757—1808),字廷授,虚舟道人。顺德人。乾隆六十年(1795)举于乡,官教谕。无意仕途,辞官返乡后,与吕翔、黎简、张锦芳结为好友,诗书画雅好,形成书画圈。其诗出入唐宋诸家,尤近东坡,著有《鸿雪斋诗钞》、《胡桃斋诗馀》。

岭南偏于一隅,清代书法可与江浙一带的书家抗衡者,实属少见。清初的陈恭尹的隶书,成就不在郑簠之下;清中叶的黄丹书和黎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两位。

黄丹书与黎简是挚友,互相砥砺,黎简生前嘱托他撰写《明经二樵黎君行状》一文,可见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两人在隶书研习上,相互影响,有着共同的审美取向。黎简以《熹平石经》为依皈,旁及《夏承》诸碑,稍有描画之迹,因此,他的隶书成就却没有其行草书显著。黄丹书同样以《熹平石经》筑基,广取《曹全》《乙瑛》《衡方》《史晨》《夏承》诸碑,丰富了他隶书的结体和用笔,仍以汉隶的正面取势,笔画平正而遒劲,气势沉雄,与同时的伊秉绶有暗合之处。

黄丹书的隶书可与江浙一带好手抗衡。我们可从马国权先生“较之享誉一时的金匮钱泳,书艺是高出许多”的评语中得以印证。

黄丹书虽以隶书著称,在传世的墨迹中,以行草书居多,隶书作品较为少见。无聊斋藏其《节临曹全碑》条屏(如图):“重亲致欢曹景完易世载德不陨其名必其从政清拟夷齐直慕史鱼曹全”,钤有:“黄丹书印”“虚舟道人”朱文印各一钮,纸本,纵136厘米、横34厘米,此屏只钤印章,无落款,应为四屏中的一屏。曹全者,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曹全碑》乃东汉时期隶书的代表作,字形扁平匀称,娟秀清丽,舒展超逸,风致翩翩,具笔画正行,长短兼备的特点。此轴是其晚年的临习之作,深得原碑意趣。用笔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笔道变化合度,避让伸缩,天趣盎然。笔画轻重、粗细相间,提按虽不分明,但使转圆通自如,点画并不轻滑,自然轻盈,随情而动。用墨以润墨为主,润而不滞,朗朗情怀跃然纸上。章法以字距疏朗,行距紧凑为则,字距与行距之间,疏朗、紧密有致。细品此轴,通篇闲适自然,超然物外。虽为临习之作,但字字珠玑,几无懈笔,乃黄氏隶书的代表作。

在顺德书画家族中,以黄丹书为代表的黄氏家族,是顺德历代书画世家中传承时代最为久远的家族,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传承了五代而不衰落,此乃在中国书画史上并不多见的个案。其传承脉络为:黄丹书——黄玉衡、黄玉霞、黄玉绳——黄乐之——黄统——黄建藩、黄建笎兄弟。黄丹书的书法,楷书取法柳公权、欧阳询、虞世南法帖,行书取法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孙过庭法帖;擅长墨竹、山水画,取法李煜、夏昶诸家。其他成员书画研习承传了黄丹书的家学书画渊源,并有所发展。尤其黄玉衡、黄乐之、黄统、黄建藩和黄建笎兄弟都考取功名,外出做官,视野开阔,取法多方,各有成就均以隶书著名。在书画方面,最有才华者当数黄玉绳,隶书成就突出者有黄丹书、黄统、黄乐之、 黄建笎三人。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