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线上课挡不住小学生的才华,六年级同学的古文体作文火了
日期:[2020-02-05]  版次:[A04]   版名:[重点]   字体:【


随着新课标与中高考改革推进,“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风潮已变,语文也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的写作作为融合收集、加工与输出的创造性过程,分数占比高,成为不少学生抓耳挠腮的难题,有的无话可写,有的无法表达,还有的缺乏兴趣。但写作并非只有“挤牙膏”,写作也有乐趣,也能乐学。最近品读行的一堂线上作文课,就“炸”出了学生特别的写作潜能,还有学生被挖掘出古文写作的才华。

从发现“特别的我”开始

写作没有特别难

“我是谁”是历久弥新的写作主题,也是许多学生作文生涯中的第一笔。“成长就是发现自我的过程,就是成为特别的自己。”在线上作文课“特别的我”中,品读行创始人,语文总监“邦爸”刘静峰向学生解读关于“我”,关于“成长”的写作主题。

直播课堂上,有李白自比楚狂接舆的狂士风范,杜甫自比杨雄、曹植的自信风潮,也有苏轼“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和启功“高不成,低不就”的人生回忆,学生从名人名家的“自我介绍”开始感知特别的“我”。摈弃堆砌华丽词句、采用别人用过的陈旧材料、套用别人作文的老套路,邦爸希望学生能发现特别的“我”,并写出真实而有个性的作品。

课上的学生有的特别爱数学,有的特别爱阅读,有的特别爱运动,还有的特别爱手工……他们发现,特别的自己就是写作的素材集。而在观摩名人作品,挖掘自身特征后,写作“特别的我”也水到渠成。

“少年”弄柔翰,绘就锦绣章

特别的我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美的学校六B班

张博泰

天下之人七十亿。是何其多也,然无二人模样气质相同,虽双胞胎亦然。同理,吾亦异于他人。

吾年十二,虽不至上晓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能,然吾亦非等闲之辈。或问之:何以见得?

其一:吾嗜书。汝若入吾房,所见者皆为书,一如陆游所说的“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书令吾增其识,学课本之不及也。故老师尝赐吾号,曰“小博士”。幼时,吾与友戏乒乓球,球扁,友不知所措,吾乃盛热汤,置之于汤,球乃鼓。友大喜。而吾学之于书。

其二:吾乐学。自幼时起,师布置之诸习题,我皆能立解,赐号“全能之星”,而他人皆得“艺术之星”之号。小学时,吾甚乐学,同学甚慕,不知何以为之习题,皆问吾。一日,同学问我一难题,曰:“甚难矣,此题!吾抓耳挠腮,仍无计可施!师亦不得解,请汝助吾一臂之力!”吾曰:“善。”遂从之。一刻钟后,吾曰:“可矣。”具为之答,其人曰:“善哉!谢汝之助!汝甚聪颖,师不得解之题,汝可行!”

其三:吾乐多。吾钢琴已过八级,信息技术为班级一流,古诗背诵量亦为班级最多,云云。

此乃吾。嗜书乐学,常乐之人也。

特别的我

广州白云区黄边小学六年级2班

廖槟庭

“天生我材必特别。”吾年十二,身材修长,剑眉凤目,鼻正唇薄,俊秀非常,朝气蓬勃,异于他人。或曰:“全天下七十亿人,子与吾皆为人,子何以不同于吾?”

吾曰:“子读书皆一遍毕,而吾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愈读,善益多,‘温故而知新’也。吾读《西游记》四次,一读一收获:一读明其异,二读知其趣,三读懂其理,四读悟其义,至今仍觉鲜;吾七读《三国演义》获益良多。一读知其人,二读懂其事,三读感其情,四读明其理,五读悟其宗,六读通其气,七读乐其秘。刘备诸人之气质了然于心;吾亦好于此处者,得同异于子乎?”

或曰:“仅此读书一事乎?”

吾曰:“非然也。子玩乐高积木按图稿之言而砌,而吾以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知要躬行。’常弃图稿而以自身之想像堆砌,各种模型造型新颖,或类如飞机,或形如潜艇,或作雄鹰争斗状,或似超人救人,各各相异,截然不同于纸上之物。此亦异于子。”

或笑曰:“吾晓子之意。”

全天下之人多矣,“举袖成云,挥汗如雨,摩肩接踵”,而无二人一模一样,皆异于外表、喜好、气质……而吾为吾,吾非吾。

(陈思陶)

特别报道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