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全民“宅”在家,温饱靠什么?(1)
日期:[2020-02-19]  版次:[A12]   版名:[数媒+]   字体:【


本地生活到家类服务崛起,广州市民线上购菜忙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中国民众在鼠年春节期间集体念起了“宅”字诀。人们不出门,对经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消费,尤其是旅游、交通、娱乐、零售、餐饮等服务消费类。虽然这次疫情暂时影响了人们出门消费的热情,却燃起了对本地生活到家类服务需求的“新火”。

春节期间原本是零售业淡季,但数据显示,今年在全国,京东到家销售额同比增长约374%。在华南区,钱大妈到家业务成交增5倍、订单量增长3倍。在广州,饿了么的销售数据显示,市民“下单买菜”同比增长近6倍,商超购物同比增长也超1倍。

随着本地生活到家类服务这样的新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出现,部分消费摆脱了空间限制,为化解疫情冲击提供了缓冲空间,减少了疫情对中国消费引擎影响,甚至有部分新经济形态在这短暂的特殊时期,迎来高速发展。

■策划:新快报记者 罗韵

■统筹:新快报记者 梁彧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彧

■制图:廖木兴

■视频:黎慧凝 莫根源

“宅”家促需求,“温饱全靠在线生鲜超市和外卖平台”

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指为满足居民对本地服务的即时性需求和对零售商品的配送需求,串联本地居民与周边商业,通过互联网平台线上交易提供便捷的线下服务。行业中可分为两个服务类别:到店类服务和到家类服务。到家类服务,可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叫餐饮外卖、买生鲜菜品、购商超日用,乃至享受更多服务。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34.8%,其中服务业数字经济比重较2016年增长6.3%,在各行业中增速最快。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本地生活服务行业各领域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20年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达到3249.6亿元,生鲜电商市场规模达到2034.8亿元,互联网社区服务市场规模达到2471.0亿元。面对日趋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日益强烈的消费意愿,一名江苏网友在微博上更是感慨:除了多出一道消毒程序外,“宅”在家并未让自己的生活发生多大变化,“温饱全靠在线生鲜超市和外卖平台”。

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将菜市场库存外卖化,优化了农产品产销流动和市场配置。在这个特殊时期,更可帮助民众减少出门次数,且可以减少运送到超市、上架、供顾客挑选等中间环节,环节越少,污染越小。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435位用户中,2019年上半年,有超五成用户每周购买使用到家类服务1-3次,其中有44%的用户每月购买到家类产品或服务所花金额在101-500元区间。有意思的是,数据还显示,二线城市用户每周平均进行到家类消费次数最多,且每月所花金额比一线城市要高。对此,艾媒咨询分析师表示,这是因为二线城市的服务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本地定居居民较多,生活水平较高,对本地生活服务的需求均较为旺盛。

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员流动,令一线城市的居民架构趋于稳定,激发了对本地生活服务的需求,盘活了一线城市的消费资源,或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的主要市场。

再者,随着疫情发展,多地小区都实行封闭管理,用户更倾向于一次买足数日的储备,消费的客单价也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家住海珠的姚小姐,日常家中两个人用餐,现在每隔3天左右备一次菜:“过去每次最多买60-80元,现在要花上200-300元。”家住荔湾的魏小姐,必须保证父母和两个孩子都定时吃一日三餐,每顿一定要有1到2个肉制品菜肴:“肉类一般一周大批量摄入一次,最少都要花上200元。蔬菜、水果之类的,不定期下单,每次要花60元以上,不然有些免不了运费。”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