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学生日对屏幕超12小时 有小学叫停网课
日期:[2020-02-25]  版次:[A04]   版名:[重点]   字体:【
■广州中小学网课上线一周,各区、各校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线上教学。通讯员供图

广州市教育局:小学低年级可由家长学生自主选择是否使用线上学习

2月17日,广州市中小学网课上线。一周过去了,广州市各区、各校按照市教育局统一部署,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线上教学。市教育局还介绍,除少部分线上直播平台出现短暂卡顿外,省、市教育资源平台均运行良好,整体运行平稳。但也出现不少问题,有家长吐槽孩子日对屏幕竟超12小时,个别学校暂停了小学生网课,学生吐槽网课软件总是崩溃……

对此,广州市教育局表示,对小学低年级线上学习不作统一硬性要求,可由家长学生自主选择是否使用线上学习,其他学段学生线上连续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新快报记者 罗清峣 通讯员 穗教宣

长时间面对电脑伤害眼睛

网课对孩子视力伤害较大是许多家长与孩子集中反映的问题。“眼睛眼睛眼睛!孩子一天要面对电脑和手机12个小时以上啊!对眼睛伤害太大了!”在问到上网课一周感想如何时,越秀区某中学生的家长肖女士对记者大倒苦水。虽然市教育局要求,对小学低年级线上学习不作统一硬性要求,其他学段学生线上连续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但孩子要对着电脑上课、答疑和做作业,”肖女士介绍,“虽然老师也建议孩子们抄题用纸做作业,但是孩子都不愿意这么麻烦。”

番禺区某初中初二学生刘同学说,“作业和资料可以去打印,但是每天出门打印的风险太大了,疫情期间还是少出门的好。”刘同学一天面对屏幕的时间也有十几个小时,“经常要滴眼药水”。

网课一周后,有小学取消网课

在网课一周后,番禺区某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王女士突然收到了班群的通知:调查显示,孩子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太长,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影响。从这个星期开始,不统一在固定的时间上网课,孩子只要将老师前一晚布置的学习任务完成即可。“不少家长反映,网课对孩子视力影响较大,没想到第二周就取消了网课。”王女士说。

王女士不否认这种办法对孩子视力有保护作用,但也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孩子没有课表的约束,家长管理起来更加麻烦。“以前孩子看电脑,家长在旁边盯着就好,但现在要帮孩子安排学习任务,引导他去完成。”

各方说法

学生 网课内容多是抄写,“浪费时间”

广州市教育局明确表示,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学校禁止上新课。对此有尖子生表示,“这完全是浪费时间”。刘同学说,“不能上新课,老师布置的课和作业又一定要完成,大部分都是抄抄写写这些很基础的东西,我觉得一直在浪费时间。”她希望老师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又崩了!上周已经崩了两次了!结果今天又崩了!”来自天河某中学的初二学生肖同学吐槽道,“我们都要在这个软件平台上课,但是今天本来应该显示老师课件的地方一直是空白,到中午才恢复过来。”由于软件崩溃的原因,肖同学上午三节网课没法上了。“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补了。”除了浪费时间,肖同学还表示,软件崩溃让她和同学们对网课产生了厌烦心理,“真的非常无语。”刘同学也对需要不停切换群聊和软件感到头疼。“就简单拿语文来说,QQ群打卡,微信扫码看视频,学习软件看PPT。”

家长 上班陪读难两全 组团分批陪读

天河区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陈女士,在孩子上网课的第一周,也开始了上班生活。“这几天我在上班之前,都要教孩子用平台上课。在每节课之前还要通过远程遥控,告诉他怎么做。要切换的软件很多,一下要扫码看小程序,一下要打开另一个学习软件,孩子真的很不适应。”她还担心低年级的孩子没有自制力。“我们都上班,完全不知道孩子在家抱着电脑是在上网课还是玩游戏。”

陈女士表示,她们小区有家庭采取“轮流看管小孩”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有三户家庭将孩子凑在一起,轮流请假照顾和监管孩子。“今天你的孩子抱着iPad来我家,我一起管理了,明天我的孩子到你家一起学习。这个形式很好,之后我可能会联系同班同学的家长采取同样的方式。”

陈女士还表示,网课在日后可以作为一个新的渠道让孩子去了解世界,“我发现老师推荐的平台上有很多好的美术课、历史课等。”

老师

应急教学方式下“过关斩将”

“我们之前都没有上网课的经验,对很多软件的操作都是临时学习的。”越秀区一中学老师透露,“现在一天的工作量是以前的三倍。”网课作为特殊时期的教学方式,老师同学们仿佛在“过关斩将”,在不停发现和解决问题中度过。

对于不少老师来说,无法实时看到学生的情况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天河区某中学初一教师郭老师表示,“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很低,上课时布置的习题很少有学生完成,因为学生觉得就算他没完成,老师也不知道。”针对这种情况,郭老师采取以“问卷星”的方式发作业,“这样可以实时和准确看出哪些同学没有完成作业。”郭老师表示,他们每天都会遇到新问题,然后想办法攻破。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