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入村扶贫后她瘦了6斤,鞋走坏好几双
日期:[2020-03-08]  版次:[T07]   版名:[广东扶贫进行时]   字体:【
■罗燕笑到贫困户家中走访。

罗燕笑 东莞市东城街道驻韶关新丰县城西村第一书记

■罗燕笑关心小潘的学习问题。

■罗燕笑给当地中学的同学们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

■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中,罗燕笑与同学们互动。

“今天真是忙碌的一天!很累,但也松了一口气。从写助学倡议书,最终得到爱心企业的认捐,让一个贫困学子实现了大学梦,让一个贫困家庭的希望不至于破灭,我感觉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2019年8月15日,东莞市东城街道驻韶关新丰县城西村第一书记罗燕笑在她的扶贫日记中这样写道。大半年的一线扶贫工作,让罗燕笑非常坚定地认识到,扶贫要先扶智和志,改变贫困户的思想,才能让他们的生活真正看到希望。

罗燕笑 东莞市东城街道驻韶关新丰县城西村第一书记

“来了后才真正感受到,扶贫是很伟大的民生和民心工程。扶贫工作做得好,贫困户们是发自真心地感谢你。”

“我怕错过这次,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2009年,罗燕笑去了一趟西藏旅游,“回来后,我就很想去林芝那边进行对口帮扶,但那时孩子太小了,放不下啊。”如今说起这件事,罗燕笑的话语里还透着些许遗憾。一直以来,她都想要去当兵、去支边,但生活中的各种机缘巧合下,一直没能做成。

去年,扶贫干部轮岗,罗燕笑的单位要派驻一位扶贫干部,“平时聊得多,领导都知道我有这方面的想法”,于是,日常工作表现优秀的罗燕笑得到了这次机会。“我当时真怕错过这次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小时候种过田,能吃苦,自己又是做医生的,加班熬夜不在话下,觉得自己去扶贫不可能会有问题的。”

入村扶贫后,罗燕笑瘦了6斤,鞋走坏了好几双。然而,“难”住罗燕笑的不是走家访户,也不是工作繁多,而是一些贫困户“等靠要”的生活态度和思想。

因此,罗燕笑非常坚定地认识到,扶贫要扶智,更要扶志,要去改变当地人的一些作风和思想。

“一定要让她读书,这个家才有希望”

在日常走访中,贫困户潘小松一家引起了罗燕笑的关注。“潘小松50多岁了,丈夫去年4月突发心梗去世,家里剩下3口人:一身慢性病的潘小松、患精神疾病且肢体残疾的儿子和还在读书的女儿小潘。当时,家里仅靠潘小松在外打散工每月收入1200元左右,再加上低保补助,生活入不敷出。”去年6月,这个家庭迎来了一个喜忧参半的消息,女儿小潘被一家民办高校的护理专业录取,但每年的学杂费用高达1.9万元,即便扶贫工作队帮她申请了国家给贫困学子的生活补助和学费减免,每年的费用缺口仍达1.7万元,这个数字对他们家来说简直像个天方夜谭。

“小潘妹妹是家里唯一的希望,如果不帮一把,她除了放弃学业出来打工,就再无其他出路了。”在罗燕笑看来,如果能坚持读书,从护理专业毕业,小潘以后的就业前景和收入将比现在出来打工要好很多,全家的脱贫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我当时就想着,找捐助也好,自己垫也好,一定要让她读书,只有她读出来了,这个家庭才有希望。”罗燕笑开始想各种办法。当时恰逢“6·30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罗燕笑就帮小潘写了一份“爱心助学行动倡议书”向社会求助。很幸运,一家企业的慈善基金会为小潘认捐了3年5.1万元的学杂费用。

扶贫之前做医生的罗燕笑想得很远了,“如果她毕业了,我还可以给她介绍工作。”让罗燕笑觉得安慰的是,小潘成绩还不错,她还不忘把成绩单发给认捐的企业家看。

对于因病、因学致贫的贫困户,罗燕笑总是心生不忍,“你不去扶一把,他们真的很难改变。我就想做点实事。”

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2019年秋季,城西村贫困户子女就读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及全日制大专人员共11人,落实了教育补助。“来了(扶贫)后才真正感受到,扶贫是很伟大的民生和民心工程。扶贫工作做得好,贫困户们是发自真心地感谢你。”罗燕笑说。

积极鼓励贫困户 “每个人都要靠自己”

贫困户小罗家一直让罗燕笑“耿耿于怀”,“罗家兄弟从小跟老奶奶生活,大哥后来脑功能受损,家里就更困难了。”对罗家的帮扶,是从打扫卫生开始的。“一开始他们还不愿意,各种不配合。”后来,有东莞的年轻企业家到村里来捐助,罗燕笑认识其中一个不到30岁的企业家,他从高中起就没有从家里拿过学费,自己勤工俭学,口齿不太好但能吃苦,靠自己拼搏成了年薪百万元的老总。当时,企业家给罗家捐了一个电视。罗燕笑就用这个企业家的例子,告诉小罗,年轻人不能总是发牢骚,都是年轻的壮劳动力,不能总有“等靠要”的想法,“每个人都要靠自己”。经过多次沟通,小罗外出打工赚钱。有一天,罗燕笑到他家去走访,正好看到小罗在拖地板。这个举动,让罗燕笑真正看到他的转变,环境改变了,人也变了。

城西村现有精准贫困户45户127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6户99人。由于可耕种土地及林地很少,加上受地理位置和县城发展规划等多种因素制约,城西村难以发展形成有带动力的农业产业。城西村集体经济靠物业、门店出租收入;村民主要靠打工、经商及经营各种行业收入维持生活。

扶贫工作队以奖代补,大力推动就业帮扶,组织就业技能培训,选派27人参加街道和县组织的技能培训班,村里还组织14人开展了一期技能培训。与此同时,鼓励有劳动力贫困户外出或就近务工,去年有2户贫困户因就业提高了家庭经济收入。

到2019年年底,城西村45户贫困户均达到退出标准,全员脱贫退出;村集体收入达41.7万元,各项指标均达到退出贫困村标准,顺利出列。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升华

■图片:受访者提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