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援鄂“白衣粤军”近六成是女性 其中广州女医护约占一半(2)
日期:[2020-03-09]  版次:[A05]   版名:[重点]   字体:【
沈嘉惠

康珍

社区民警吴宇兰:

从年三十至今都没回家 担心有风险不敢见父母

吴宇兰是一名有着27年从警生涯的女警察,目前是广州市公安局海珠区分局新港派出所四级高级警长,曾当过户籍民警,从2013年6月开始转去做中大社区民警,校园内的师生称她为“兰姐”。

“疫情发生以来,广州4000多名女警迎难而上,我身边的同事都是这次战‘疫’参与者。”吴宇兰说,中大社区的人口比较多,有3万人左右,核查对象相对也比较多,“相比其他社区,核查工作量有一个几何倍数增长。”

吴宇兰告诉记者,为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要求,公安会同卫健、街道等部门开展“三人小组”上门工作。此外海珠区公安分局还成立芳华战“疫”女警突击队,“对疑似病源、密切接触者、疫情发生地人员、务工返穗人员等人群,开展精准核查、上门走访、健康监测等一些工作。”

她说,自己有两部手机去做电话核查,给社区人员一个个打,“问他们在不在广州,有没有去过湖北,体温正不正常。”在核查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她举例说,有位余先生在接到民警电话后,他没理会直接挂断,医生、民警上门,他也没开门。“后来余先生给我打电话,原来是怕诈骗电话,我就跟他一点点解释,才相信我们是民警在核查信息。”

在采访中,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吴宇兰住在海珠区,她的父母住在越秀区,相隔不远,从年三十那天开始到现在,吴宇兰没有回去看父母,“我总在外面,跟疫情发生地人员有过接触,父母年纪大,也有基础病,担心回家给爸妈带来风险,我不敢回去。家里人也很理解我。”吴宇兰说。

据统计,广州共组建“三人小组”2000多个,参与警力5000多人,实现覆盖全部社区,广州首创的“三人小组”模式,也在全省迅速推广。

番禺区市桥街妇联专职副主席康珍:

成立关爱小组 当起隔离孩子的“临时妈妈”

“父亲因发烧被隔离,7岁的女儿独自在酒店,这要怎么办?”疫情初期,番禺区市桥街妇联专职副主席康珍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

1月27日,从湖北宜昌到广州番禺旅游的罗先生因为发烧咳嗽被医院隔离观察,留下7岁的女儿独自一人在酒店。康珍说,接到这一情况后,市桥街妇联组成了关爱小组,她担任副组长,和组员给小女孩当起“临时监护人”“临时妈妈”。

“当时罗先生的情况还不明,小女孩也有可能存在感染的风险。”康珍说,她要求关爱小组做好防护措施。在1月28日早上,康珍带着包子、鸡蛋等早餐,还有水果、牛奶、糖果等来到酒店探望小女孩,在做好防护措施后,康珍帮着小女孩梳洗,安排她吃早餐,以及测量体温、提醒安全防范措施。

“市桥街另外两名巾帼志愿者也加入了关爱小组,参与这场爱心接力赛跑。”康珍告诉新快报记者,所幸罗先生核酸检测均为阴性,顺利解除隔离回到女儿身边,“这是关爱小组的第一次任务,我们做得很好。”

“到社区一线之后,我发现防疫工作最累最难是社区。”她说,为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工作要求,市桥街党群先锋队的18名“女将”,扫楼入户做宣传,发动居民录“穗康”、设卡守点查车辆,既是守岗的保安员,也是居家隔离的勤务兵,还是商户防疫的监督员,“这些活看起来就几句话,干起来可真的会跑断了腿、说哑了嗓子。”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在完成关爱独留酒店女童的工作之后,康珍还协助香港番禺市桥(海内外)联谊会,将其捐赠的口罩组织派送给辖内的特困及残疾人家庭共300户。

人物特写

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ICU护士长钟燕萍:

精心护理将76岁的老太太逗乐

老人出院说最想看大家长啥样

“笑是最动人的力量。”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ICU护士长钟燕萍说,80后的她曾参与过抗非一战。在此次疫情中,市八医院作为广东省、广州市的定点收治医院,收治患者任务紧迫,钟燕萍带领同事在短短一天内就开设好隔离病区,第二天顺利收治病人。

隔离病区负责救治病情最危重的那部分病人,令钟燕萍感动的是,科室的同事没有一人退缩。钟燕萍所在的科室,女职工占科室职工的80%。平时,她们是坚强的母亲、温柔的妻子、精致的女孩,而进了病房,她们就是病人最信任最依赖的亲人。

她回忆,曾经有位76岁的老人被送来隔离病区,来的时候两肺已经感染,需要上高流量氧疗机。“老太太来时手机没电了,不记得手机号码,而且家人又被隔离了,心情很不好,有时会担心得哭起来”。

护士姑娘们想尽办法逗老太太开心,给她讲故事,学她讲河南话,逗得老人家哈哈大笑。在医护人员十几天的专业医治和精心护理下,老太太顺利转院。钟燕萍还清晰地记得老人出院那天的场景,“她拉着我们护士的手说,‘等疫情结束了俺一定要回来看看你们到底长啥样,尤其是那个叫小刘的姑娘,穿成这样还笑得这么好听,你们一定特别漂亮。’”

对于在隔离病区的女性医护人员,钟燕萍坦言,最难解决的还是生理问题。“刚开始时因为人员紧张,护士一个班次是六个小时。这六小时,计步器显示是一万多步。”她说,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进病房之前不敢吃得太饱喝太多水,就怕中途要上厕所,不仅麻烦,还浪费一套防护服,“我们都会自觉地穿上纸尿裤,这种感受真的是要亲身经历过才会懂得。”

不仅如此,穿着防护服,戴着N95口罩和眼罩六七个小时后,女医护人员多美的脸蛋和鼻梁都会变形,“就像是周星驰电影中‘面目全非’秋香”。

“如果你觉得星星很亮,那是因为你没见过护士的眼睛。”这是以前一位病人出院时对钟燕萍说的,而她自己也有一句,“如果你觉得黄莺的歌声好听,是因为你没听过这些抗击疫情的女孩的笑声。”钟燕萍对新快报记者说,即使再劳累,面对病患总要抱以微笑,“一个微笑,就是一份鼓励”。

广州市青年志愿者沈嘉惠:

发动大家爱心义剪

解决医者“头”等大事

对于忙碌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来说,日渐“飘逸”的头发成为“烦恼丝”。为了让他们“轻装抗疫”,广州市青年志愿者沈嘉惠发布义剪志愿者紧急招募令,成立了一个21人的义剪分队,解决医务人员的“头”等大事。

作为越秀区青创力社会发展中心医务志愿服务项目主管的沈嘉惠,拥有丰富的医务服务志愿经验。

疫情发生之后,沈嘉惠便开始思考如何为抗疫出一份力。当广州工青妇联合发出“您为大家,我帮您家”关爱一线医务人员家属行动的倡议时,沈嘉惠迅速报名参与了其中的“疫”线义剪和越秀区关爱援鄂部队医务人员家属行动。

“2月18日,广州团市委针对医务人员‘理发难’的普遍需求,发布义剪志愿者的紧急招募令。”沈嘉惠看到后心里窃喜,“之前我有开展过为癌症患者义剪的志愿服务,终于能够借助自己的专业为抗疫出份力。”沈嘉惠迅速发布招募令,号召志愿者,甚至还联系了自己身边熟识的理发师,很快就组建了一支21人的义剪小分队。2月20日,义剪小分队成功“上岗”。

沈嘉惠说,一场义剪下来,志愿者们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中途没有休息,甚至顾不上喝水,但大家始终面带微笑,不曾喊累。为了降低感染风险,理发按照提前预约的形式排序开展,很多医务人员因为忙于前线的工作,没能及时报上名,在傍晚时来到义剪现场询问能不能增加名额,志愿者的回答都是:“没关系,来人就剪。”

“‘谢谢’是我们在服务中听到最多的,但最应该感谢的是他们这些勇敢的逆行者。”沈嘉惠说,截至3月5日,志愿者为456名医护人员义剪,为154户援鄂医护人员家属提供心理辅导、爱心义教等服务,服务一线医护人员及家属939人次。

一场义剪下来,志愿者们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中途没有休息,甚至顾不上喝水,但大家始终面带微笑,不曾喊累。‘谢谢’是我们在服务中听到最多的,但最应该感谢的是他们(医护人员)这些勇敢的逆行者。”

——广州市青年志愿者沈嘉惠

到社区一线之后,我发现防疫工作最累最难是社区。扫楼入户做宣传,发动居民录‘穗康’、设卡守点查车辆……这些活看起来就几句话,干起来可真的会跑断了腿、说哑了嗓子。”

——番禺区市桥街妇联专职副主席康珍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