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战“疫”期间广州中小学“空中课堂”好精彩
日期:[2020-03-09]  版次:[A09]   版名:[广州区势·最关注]   字体:【
■南沙麒麟中学的教师在开始线上教育前为学生寄出教材、课本和复习资料。  通讯员供图

■南沙区广州外国语学校附属学校的书法老师在录制书法微课。 通讯员供图

■中大附属外国语小学的学生上网课除了要看视频还要自主完成探究任务。 受访者供图

教学生也教家长,学知识也学“防疫”……

2月底,广州市教育局发布了广州市中小学(含中职)学校线上教育工作指引。全市中小学校自3月2日起(中等职业学校3月份起),按照五育并举、家校协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原则开展线上教育,学生不返校。

事实上,从2月中下旬开始,广州部分中小学已经各自开始了线上教育课程。“空中课堂”怎样上课?对于这个新鲜事物,学校、学生、家长接受程度如何?新快报记者走访了广州市内各区的部分中小学,发现在抗击疫情的大背景下进行线上教育,促使学校、老师改变教学方式、方法。不仅教学生还要教家长,“防疫”被纳入教学内容、对一线医护人员的孩子进行特殊照顾……“空中课堂”写下广州教育史上精彩的一页。

上课前给学生和家长开出一份指南

“一堂网课,热热闹闹,看似容易简单,其实老师们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的劳月彤老师告诉新快报记者,该校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研发开设了“有为空中课堂”。老师们群谋划策,共同探究课程方案,确定方案,再分头去用心钻研网络技术、精心收集上课的素材、制作视频、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与每一份学生的课前学习单、布置不同形式的研究性作业以及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

作为行政人员,劳月彤除了负责自己的课程,还要加入一个年级8个班的学习群,不定时“听课”,了解教与学的情况。“看老师是否有集体备课的痕迹、老师有否根据本班情况的个体化处理、是否(上课)20分钟后准时下课,看学生、家长的反应等等。”劳月彤说。

“上网课”对于老师们是一次挑战。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该校几名新教师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从学生、家长的角度出发,贴心地指导获得了家长们的欢迎。“家长和孩子对网络学习平台比较陌生,因此在网络授课前,她们提前测试好接收两端的操作流程,再细心为学生、家长开出一份详细的使用指南,又因为考虑到家长的难处和其他老师收取作业的问题,她们会在布置作业时,提前和其他科任老师做好沟通,尽可能达成共识。”劳月彤介绍。

广州有学校围绕“疫情”开展主题研学

“你对新冠肺炎了解多少?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有什么特征?”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访南沙一中(高中部),看到英语教师李桔在一堂连线高三年级学生的直播课上,就新冠肺炎这个“热点”一连抛出3个问题。在线“围观”的同学们答题的同时,老师一一给出了正确答案。

南沙一中的这种做法并非个案,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广州市内不少学校都将“防疫”纳入了教学内容。

比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校长彭娅就带领团队推出了战“疫”中的校本课程,围绕“疫情”开展为期1周的“战‘疫’之未来学习”主题研学——每天研究一个专题,各年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相应程度的学习单进行研究。

据介绍,这5个专题分别是“病毒来袭”“武汉封城”“中国加油”“世界眼光”“疫情之后”。具体包括了了解疾病与传播途径、关注疫情的发展动向、学会防护身体、健康生活;了解各行业的人对此次疫情的应对措施,提出自己的好建议,学会责任担当;了解“武汉封城”的举措,知道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I级响应的具体内容,学会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了解各行业的人对此次疫情的应对措施,提出自己的好建议,学会责任担当等内容。

位于白云区的中大附属外国语小学同样结合疫情的热点,设计了一系列以“疫情教育”为主题的自主探究课程,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能力水平,设置对应的探究线索和内容。

校方向新快报记者展示了同学们的部分作业——一年级学生张东翔制作了一条两分钟的英文视频,自己配乐、配音,结果这条视频在网上火了一把;二年级的学生自发搜集、了解抗疫过程中真实而温暖的英雄故事,转向理解责任、勇气和爱; 三年级的孩子则运用数学学习中的统计学和“位置与方向”绘制了自己家乡的疫情动态图,并思考“如果我是决策制定者,面对类似的疫情,我要采取什么样的防疫措施”。

中大附属外国语小学校长陈海淑介绍,学校的线上课程主要采用“老师录播+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学生先观看15分钟至20分钟教学视频,剩下的时间自主完成探究任务,老师在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答疑。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寻求探究、展示成果、感悟反思和实施行动这五个步骤进行探究。从学生们踊跃反馈的作品和探究成果可以看出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

医务人员子女 获“一对一”在线辅导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空中课堂”与学校里的线下课堂不同,学生待在家里,会面对“缺少教学设备”的困难。

前几天,位于荔湾区的何香凝纪念学校的一名班主任叶老师发现,班上有一名同学连续几天缺勤线上学习。经过沟通,叶老师得知,由于家长工作需要,这名学生家里的智能手机必须24小时给父亲使用,奶奶无法协助孩子完成线上学习。发现问题后,该校教导处马上启用预案——“送课上门”,教导处主任梁爱宜马上联系中南街社工服务站,希望得到社区社工的支持和帮助。最终,社工站安排庄雨婷社工一对一跟进这名学生的线上学习。由社工每天上、下午到家里接这名学生到社区服务站,陪伴她进行线上学习,“让线上学习不落下一位学生”。

全民抗击疫情的背景也催生了一种特殊的“送课上门”服务——有一个群体的孩子得到了特殊照顾。

为解决一线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广州大学城管委会、番禺区小谷围街道办事处邀请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战疫云支教突击队”为小谷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学城卫生监督所十多名医务人员子女进行一对一的线上“定制”辅导。

小锴的爸爸是小谷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自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奋战在前线。近日,经小谷围街道办事处和华师团委对接,华师青年战疫云支教突击队志愿者覃芷蔓与小锴结对进行线上辅导,提供六年级语文阅读、作文提升辅导。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青年战疫云支教突击队”共召集773名大学生志愿者,已有75名云支教志愿者为中山大学附属三院、五院、六院、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三院、大学城卫生监督所、小谷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7家单位工作人员家庭子女持续提供“一对一”在线学业辅导。

■统筹: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采写:新快报记者 谢源源 邓毅富 李应华 朱清海 通讯员 孙婧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