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康有为评价吴荣光 书法为吾粤之冠
日期:[2020-03-15]  版次:[A16]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吴荣光合作的扇面

■黎向群(著名书法评论家)

“吾粤吴荷屋中丞帖学名家,其书为吾粤冠” “而吴为深美,抗衡中原,实无多让”。这是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一书中对吴荣光行草书及书法地位的评价。

吴荣光(1773—1843),字荷屋,号石云山人。任湖南巡抚兼湖广总督期间,倡教兴学,创建“湘水校经堂”,造就了一批“经时济世”人才,几年后,因湖南学政龚维林被弹劾,降为福建布政使。他仕途坎坷,颇有政声。

吴荣光的一生,除政绩外,留给人们深刻的记忆:他是一代帖学和收藏大家及其著作。他在岭南书法上的贡献是将北碑的笔法掺入其行草书。他创新的思想,则在其书学著作《帖镜》上体现。他虽然受阮元倡导碑学思想的影响,但依然秉承传统帖学,走一条碑帖融合之路。

吴荣光是岭南碑派书法的先驱。早年涉足科场,从欧阳询、赵孟頫、董其昌入手,继学褚遂良的《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京师六载,得刘墉、翁方纲等帖学大家的教诲,转学王羲之《兰亭》、苏轼的行书,掺以米芾、怀素的笔意,变化其笔法,虽率意作书,却不离规矩。晚年仍潜心书学,尝试“由碑入帖”,喜用秃毫散锋,化北碑入行草,于是,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图式,并形成了“吴派书法”。吴耿光、吴尚憙、招宝莲、吴荃选等人风从,影响至今。

尽管历代书家张维屏、康有为、容庚、简经纶对吴荣光在书法金石鉴藏诸方面给予很高的评价,但仍有当代学者对吴荣光行书颇有微词,说他晚年只不过是“掺入北碑笔法而已”,其实康有为对吴荣光碑派书法早有评价:“然窥其笔法,亦似得自《张黑女碑》,若怀宁则得《崔敬邕》也。”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馆阁体书法笼罩整个清代书法的状况下,他的这种尝试,实属不易。他为后来的李文田、潘存、邓承修、江逢辰、陈乔森、潘荫恒、梁启超等人深入研究碑学提供了重要依据。

吴荣光除了与阮元、刘墉、翁方纲等书法大家交游外。无聊斋藏其与潘榞、黄安涛、冯启蓁合作小楷扇面(如图),实物见证了他还与潘榞、黄安涛、冯启蓁等人,还有上款人的交往,可惜上款人被后人挖掉,有待查考。吴荣光小楷书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诗》。款署:“吴荣光书,戊寅夏五。”下钤:“石云山人”印,潘榞小楷《文徴明跋,〈争座位帖〉》,款署“潘榞”两字,旁钤:“臣榞”白文印、“印洙”朱文印。按:潘榞,字印洙,号西泉、一巢。浙江会稽人。解元,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散馆改户部主事,官至甘肃宁夏道。黄安涛小楷录《黔游杂诗之四》,款署:“黄安涛”,旁钤:“安涛”白文印、“霁青”朱文印。按:黄安涛(1777—1847),字宁舆,凝舆,号霁青。浙江嘉善人。嘉庆十四年 (1809)传胪,嘉庆二十一年(1816)任贵州主考官,官至潮州知府等。辞官后,主讲沪上书院。按:冯启蓁,号晋鱼。鹤山人。嘉庆十五年(1810)举人,官至内阁中书兼国史馆分校、刑部主事。擅山水,与龚自珍、魏源交好。

从戊寅年(1818)的时间来推断,应是吴荣光在京师为官时与他们的交往。吴荣光与冯启蓁两人为广东同乡,潘榞、黄安涛两人为浙江同乡还是同科进士。黄安涛曾在广东做过地方官员,与广东亦有渊源。晚年,他在上海从事教育和书法创作,颇有时名。

吴荣光之所以能成为划时代的书法大家,一方面是因为他本身精通书画创作的艺术技巧、笔墨特点、时代特征、书写状态等,为他在书画鉴藏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拥有历朝的书画绝品和精品,朝夕揣摩,整理和研究,又使他在书画创作上有根可寻,有据可依,汲取营养,开阔视野。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