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为女儿创建国学小讲堂 毛笔书写讲义,全家共读分享
日期:[2020-03-22]  版次:[A11]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周春健 题跋历代名画

■《学而国学小讲堂》相关教材

■周春健 题跋明沈周《廬山高圖》

■周春健 汉魏诗钞

周春健 1973年生,山东阳信人。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四书学、诗经学、文献学研究,出版《元代四书学研究》《经史之间》《诗经讲义稿》等专著多部。属意书画,雅好收藏,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创办家庭式私人博物馆“习之堂儒学馆”,成功举办“老讲义特展”,受到社会关注。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周春健:

“学而时习之”,自女儿五年级起,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周春健便开始自己编写国学系列讲义,以毛笔书之,于每晚睡前20分钟,为女儿和家人传授;历时两年,最后编成一百讲,涵盖国学领域最基本的人物、书籍、事件,凝就一部微型“国学概论”。

这样的举措,让家人和自己都受益无穷,“读书分享,逐渐成为一种良好的家庭生活方式”。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自编讲义,介绍国学基本常识

收藏周刊:周老师好,能概括说一下您的家庭国学讲堂的起缘吗?

周春健:大概从2015年开始,在女儿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正式在家中设立家庭国学讲堂,名字叫做“学而国学小讲堂”,取《论语》首句“学而时习之”之意。

关于家庭讲堂的设立,有这样一个背景。我本人一直在高校从事传统文化的教研工作,因此对中国传统经典情有独钟,也想本着一个敬重传统的态度,做一些传统经典的普及和传播工作。大概也是在2014、2015年的时候,我创办了一个家庭式的私人博物馆,叫“习之堂儒学馆”,试图以实物的形式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而国学小讲堂”的设立,其实也属于“习之堂”工作内容之一。

记得女儿小学五年级时,一次我接她放学,路上她问我“四书”指哪四部书?大概是语文课上老师提到了这个问题,但又不是小学教材的涵盖内容。我当时给她作了解释,当晚就想,何不利用我所学的知识,给女儿系统讲解一下国学的一些基本常识呢?于是就下决心设立了这个“学而国学小讲堂”。

家庭讲堂的基本模式是这样的:先由我编写讲义,再在晚上睡前20分钟左右为女儿、妻子二人作专门讲解。最后编成讲义共一百讲,每讲大概有两三条,既有知识点(如四书五经、唐宋八大家),又配合经典作品(如杜甫《登高》、李清照《如梦令》)。一百讲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国学领域最基本的人物、书籍、事件,可说是一部微型的“国学概论”。讲义编写大概跨了两年时间,全部由我毛笔手写而成,写在空白线装册页上,加上“目录”,一共一函六册。

家庭讲堂设立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我本人也是家庭课堂的受益者。记得小时候,先父曾经利用空闲时间为我讲解《论语》《孟子》《孝经》《资治通鉴》中的相关知识,里面的一些经典语句至今难忘!

另外提及一点,广州市文化馆从去年开始正式启动面向全市的“国学进百家”活动,与“学而国学小讲堂”的初衷完全一致。

家庭成员共读一部书,其乐无穷

收藏周刊:在“学而国学小讲堂”中,您是如何根据年龄和孩子的特质,去规划课程内容和进度的?成效如何?

周春健:教学这事确实需要讲究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学而国学小讲堂”从编写妥当到大部分讲解完成,持续了几年时间,女儿也从小学升到了初中。在给女儿讲解国学知识的过程中,家庭成员既体会到了知识学习的快乐(教学相长,讲授过程中有充分的讨论,而且会尝试请家庭成员都来分享相关话题),也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成员共读一部书,共同分享一个文化方面的话题,对于营造“家庭书香”,具有重要推进作用。读书分享,逐渐成为一种良好的家庭生活方式,这是一件普通又有意义的工作。

2019年6月,女儿考入华南师大附中高中部,课程难度明显加深,与小学、初中时不可同日而语。比如语文课上,老师会要求每位同学自修《论语》全文,历史教材也会将中国史与世界史对照来讲。而且孩子上了高中,感觉一下子长大了,因为直接面对的是分科选择和将来高考专业选择的问题。女儿喜欢历史,从初中时就经常在家中交流历史方面的问题。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我决定给女儿系统讲授一下中国通史,教材选择的是著名学者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选择这部书,也是因为我本人认同钱穆先生的“中国史观”,正如他在扉页上所言,作为国人,一方面要对本国历史做到“知晓”,一方面又要对本国历史怀有“温情与敬意”。选择这部教材,也是想把这种历史观传递给下一代。

讲课过程中,我自己先将《国史大纲》的要点摘录出来,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理解讲给孩子听。前后大概讲了40讲,手写讲义也达四大册。女儿听后觉得很有收获,而且在高中历史考试中,还将在家庭讲堂中听到的知识运用到题目解答中去,很有自豪感。并且,她还将自己听《国史大纲讲记》的感受写成文字,与老师、同学分享。

高中生活紧张,节奏快,不再像小学、初中一样可以每天在家里讲,所以《国史大纲》的讲授,主要是利用女儿周末回家时间。当然,今年春节前后全国经历新冠肺炎疫情,政府要求大家居家抗疫,也才有了更充分的时间为她讲授完整个中国通史。

居家抗疫期间,我还为小女讲授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七讲和《中国文学史大纲》八讲。其中《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高中语文课发的课外辅导材料,小女有兴趣,我也借此得以温故知新。教学相长,其乐无穷!

日常步步留心,引领孩子关注到美

收藏周刊:美育二字,您是如何理解的?

周春健:简单地说,美育重在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培养美的情操,培养对艺术的兴趣,而这三点,很大程度上是衡量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标尺,需要社会高度重视。民国时期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的说法,因此美育又具有重要的哲学特性和社会特性。无论对于个人文明素养的提升,还是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美育工作都极其重要。

收藏周刊:在少年儿童美育进程中,相对于课堂而言,家庭应该承担的角色和内容,您认为是什么?

周春健:少年儿童是人成长的基础关键期,从美育的角度讲,需要特别注意从家庭层面做好引导。作为家长,一是自己要增强美育方面的意识和艺术方面的素养,如果自己在美学、艺术方面毫无修养,也很难带动孩子朝这方面努力。比如可以经常带孩子观看博物馆、观看展览;到某一个地方旅游,不要只是想着购物,可以提醒孩子留意某处的建筑风格,甚至建筑物上的题字(因为那些都是书法艺术);二是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培养正确的艺术观念,比如现在许多家长都有让孩子学钢琴、学书画等等,这一方面是好事,但要注意不能太功利,不能只是想着学这些是为了高考、中考加分。

这个寒假居家抗疫,除去给女儿讲授了《国史大纲》《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和《中国文学史大纲》,我还做了一件事,就是为我收藏的一些历代名画(宣纸印刷高仿件,大约60余种)作了题跋工作,又在汉砖晋砖拓片上题跋汉魏六朝诗歌120余首。书画题跋本身就是一项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每题跋完一些作品,我都会叫女儿、妻子前来共同品评赏析,这其实就一种标准的家庭式的美育工作。其实,每个家庭都可以做一定的美育工作。

美育使人获得更大的精神自由

收藏周刊:目前我们这个社会对于美育,是否有存在误区或亟需解决的问题?

周春健:现代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崇尚科技,工业文明发达,生活节奏快,社会竞争强。按理说工业文明发达与注重美育之间并不矛盾,但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确实在一定意义上是因为注重科技而忽视了美育,这里面有一个“美育观念”的问题。个人认为在如下几个方面还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全社会应该将“美育”作为重要的社会工作来做,因为美育关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不要把美育看成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反而应该加大对美育工作的投入,比如一个城市要多建设一些博物馆、展览馆,要多举办一些高艺术水准的展览,要培育有更大影响力的艺术家等等。在这一点上,我们许多城市与期待的水平还有相当差距。

第二,不要把“美育”简单等同于“艺术创作与欣赏”,美育的内涵与外延,比“艺术”或许更要广阔,要意识到美育是一项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行为。

第三,就像前面所说,对待“艺术”,对待“美育”,不能用太功利的态度去看待,要树立正确的美育观,要使现代人通过美育获得更高的生活品质,通过美育获得更大的精神自由。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