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农商银行金融帮扶为贫困户和村集体带来“双丰收” 种植基地扩产 更多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日期:[2020-04-02]  版次:[A06]   版名:[民生]   字体:【

新快报讯 记者曾贵真 “到大棚种植蔬菜基地务工的贫困户,一年收入有近3万元;承包大棚经营的,则有3万多元,比打工好多了!”近年来,广州农商银行积极开展金融扶贫,在清远市清新区山塘镇胜利村成功引进100亩大棚种植蔬菜基地后,带动了贫困户和村集体“双丰收”。目前,帮扶单位正将这一帮扶模式推广到另两条帮扶村上。广州农商银行驻胜利村第一书记骆永康告诉新快报记者,最近还新招了一批帮扶村的村民(包括贫困户)到基地培训,为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出了一把力,而家门口有了扶贫基地,将有更多贫困户有了稳定收入,走上致富路。

承包经营

低保户年收入3万多元

据介绍,早在2017年,广州农商银行就开展金融扶贫,以低息贷款引进粤旺农业集团子公司清远瑶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胜利村投产了100亩(共20个)大棚种植蔬菜基地,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圣女果、大小青瓜、茄子、凉瓜、西葫芦等高产的瓜果蔬菜。基地运作以来,已带动20多名贫困户、村民就业,年工资收入约3万元,带动周边临时用工5000多人次。每年带动村集体土地流转收入12万元。

为了进一步鼓励贫困户凭勤劳致富,帮扶单位还以“公司+基地+贫困村+农户”的模式,推动瑶旺公司采取承包模式,投资帮助有意愿的贫困户承包大棚自主经营,由企业提供种苗、有机肥、技术支持、产品回购等,双方签订长期生产购销服务合同。2018年11月起,有6户贫困户(胜利村3户、山塘村2户、塘湾村1户)自愿参与了大棚承包经营模式。“靠自主经营,他们一年的收入就有3万元-4万元,比打工好多了。”骆永康说。

据介绍,40多岁的贫困户阿兴(化名)家里有三口人,妻子患有精神残疾,还有一个70多岁的老母亲,她们都没有劳动力。以前,没什么技术的阿兴靠打散工为生,日子过得很清贫,一家被纳入低保户。大棚种植蔬菜基地建起来后,扶贫干部找到他,鼓励他到基地务工,开始有了稳定的收入。后来又投资支持他承包经营大棚,去年,阿兴的年收入有3万多元,日子终于好了起来。

基地扩建

带动更多贫困户就业

经过两年多的运作,胜利村的大棚种植蔬菜基地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这个基础上,广州农商银行为粤旺农业集团追加支持融资,在山塘村和塘湾村逐步新建159亩和143亩大棚种植农业观光基地。三个基地每年可为贫困村带来土地流转增收48万多元,预计招募贫困户70多人就业及当地农民临时用工10000人次。

据了解,广州农商银行在三条村共投入帮扶资金160多万元入资大棚产业资产性收益项目,每年都产生固定分红给贫困户和村集体。

今年,受疫情的影响,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有所推迟。这种建在家门口的大棚种植蔬菜基地对于拉动就业、进一步带动贫困户增收、形成长效的扶贫机制意义很大。

骆永康告诉新快报记者,目前山塘村的基地已经投产,最近招收了一批贫困户和村民到胜利村的基地参加培训,为解决节后当地的就业问题着实出了一把力。而有了技术,只要肯勤劳,这些贫困户和村民以后就有了稳定的收入,加速脱贫奔康。

新招收员工霞姐正在学习种植辣椒苗的技术,她表示,在基地打工,有了稳定的收入,以后儿子读书的压力就不会那么大了。

据介绍,基地在用人方面优先聘请贫困户,培训达标上岗后,还会不断调整福利待遇机制,帮助他们实现脱贫奔康。“基地还给部分符合政策、长期在基地的务工的贫困户和村民买了社保,这样可以保障他们将来老有所养。”骆永康说。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