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清明代祭 市民的思念通过他们去传递
日期:[2020-04-07]  版次:[A03]   版名:[清明时节]   字体:【
■广州市银河革命公墓工作人员秦晓燕向墓碑献花。 通讯员供图

广州民政人、志愿者坚守岗位、加班加点为市民做好服务

这个清明节,有点不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没有机会亲自在先人墓前对先人倾诉思念,表达哀思,但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守一线,有的冒着雨给革命先烈祭扫,有的代替市民为先人鞠躬献花,有的充当“信使”来传递思念……正因为有了这些广州民政人、志愿者提供的暖心服务,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清明温暖了人心。

■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通讯员廖培金

充当“信使” 也给亲人寄信表哀思

4月5日,在广州公益时间银行报名参加“信邮哀思”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李俊彬和张女士早早来到了广州市殡葬管理处开始一天的工作,他们从邮递员手中接过了信件后,当天分类整理登记了约300份的信件,可以说是从早忙到晚。

“早上9点左右收到信后,我们就签收、分类整理,整理过程中要分辨信件的存放地,如果是放在墓地,雨水季节为了更好保存,我们会对它进行过塑处理……”比起从事志愿服务已有5个年头的张女士,李俊彬虽是“新丁”却能流畅地给记者介绍工作流程。李俊彬是广东揭阳人,潮汕地区对传统节日非常重视,因为疫情,李俊彬的家人选择在清明居家拜祭,他也就没有回乡。闲了下来的他选择去当一次志愿者,这也是他首次参与志愿活动。

2月份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测量体温,3月份在越秀区电联来穗人员,好不容易4月份有两天休息,张女士又报名参加了“信邮哀思”志愿服务。张女士说从事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她的一种生活习惯,除了照顾儿子,平常她每周都要抽出8个小时进行志愿服务。张女士的儿子在广州长大,为照顾孩子上学,从2014年清明起就很少回辽阳老家,取而代之的是,张女士会给离世的爷爷奶奶写信寄托哀思,并拜托家里人送到他们的墓前。

“小时候是我爷爷奶奶带我,在信中我表达了对他们思念和感恩,询问他们在天堂过得好不好,并希望他们可以保佑我们健健康康。”张女士表示,市民无法到场拜祭,所以自己会尽最大的努力代替他们把每一封信整理好、装封好,把这项工作做好。

冒雨鞠躬千余次 一墓一花敬故人

6日上午,一场断断续续的清明雨水没有暂歇的迹象,广州银河革命公墓的工作人员就这样冒着雨提前完成了为银河革命公墓所有墓穴敬献鲜花的工作,这项工作由9位工作人员完成,秦晓燕就是其中之一。

2000年入职,秦晓燕已在银河革命公墓工作了20年。她说,“往年清明,银河革命公墓负责举办公祭活动,我们也要负责祭扫烈士墓,今年是第一次祭扫公众墓。”

秦晓燕等9位工作人员原计划在4月4日-6日这三天时间内为陵园内总共1.2万个公众墓、烈士墓敬献鲜花。5日下了场小雨,6日雨势增大,他们还是在6日上午就提前完成了工作。秦晓燕介绍说,献花有具体步骤要求,他们会身穿工作服,戴上白手套,一手捧花,一手半跪着献上黄菊,献花完毕后,要给每个墓穴成90°鞠躬。“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平均每天鞠躬500多次,我为1100多个墓穴敬献鲜花。遇上雨天,会穿着一次性雨衣继续工作,有同事的后脚跟被磨出了水泡。”

秦晓燕祖籍湖南,她每年工作最为繁忙的阶段就在清明,所以20年来,她都没有机会在此期间去祭拜她的亲人。她的父亲在一年多前离世,她也没有回过老家。受广州“信邮哀思”服务的启发,秦晓燕也给自己的父亲写了一封信,通过平邮的方式寄回去,托其他亲属放到父亲的骨灰盒旁。言语之中,她有些遗憾地说,“我们这个工作性质,是很难在清明回去的。”

“为公众墓穴鞠躬时,我就会想起自己的亲人。虽然疫情阻隔了市民和他们离世亲属的空间距离,但他们思念之情可以通过我们去传递,我心里感觉这项工作是比较神圣而庄重的。”

政策是硬性,劝导可以柔性

2000年入职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君君已在广州市殡仪馆服务了20个年头。君君所在的殡仪服务部业务组主要负责跟家属沟通和接待工作。新年刚过,摆在君君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告知年初三到殡仪馆出殡的家属,殡仪馆暂停遗体告别仪式的消息。“市民对出殡仪式非常看重,暂停告别仪式后市民包括我也很难一下子接受。”君君说,她非常理解家属心情,但想到这是为了更好保护他们,只好想方设法去沟通。而且广州市殡仪馆一旦有人员发生感染,作为一个全市性的服务机构会给市民造成很大的不便。

拿着通知文件,君君打了第一通电话,预料之中,家属表示非常不满,君君只能耐心地沟通,提醒家属做好防护,劝导老年人、小孩等免疫力低的人员不参加出殡。当然也有部分家属表示理解。

五通电话下来,君君就敲定了整个电话通知的流程并对同事说,“政策是硬性规定,但我们可以柔性劝导。政策或许是冰冷的,但话语应该是温暖的。”君君说,“庆幸经过那么多天下来,广州殡仪馆没有因为参加出殡活动而感染的病例。”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