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致敬真英雄 再塑钟南山像《山高人为峰》
日期:[2020-04-09]  版次:[A07]   版名:[重点]   字体:【
■许鸿飞与 《山高人为峰》

■《火神山建设者》

■《我们在你身边》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

开篇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东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主动作为,发挥自身的优势,尽自己的努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疫”中,争当抗击疫情的战斗者、监督者、宣传者和示范者,尽显责任与担当。

17年前,非典时期,他曾雕刻钟南山英雄模样;而今,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再为钟南山塑像,取名《山高人为峰》。

“这次的作品是创造性的,以山为体,以人为峰,刻画出钟南山院士坚毅果敢、镇定从容的形象。”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说,创作《山高人为峰》是情之使然,是发自内心的呼唤,“希望用作品致敬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广大战‘疫’医务工作者。”

“记录时代是艺术家的责任。”特殊时期的许鸿飞,马不停蹄地创作了四件雕塑作品《我们在你身边》《山高人为峰》《火神山建设者》《白天黑夜》,为英雄立碑,为时代塑魂。

■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文

■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图

手中凝敬意,雕塑致英雄

时间拨回1月下旬,“2020广州文化周·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西班牙站”正火热进行中,许鸿飞的经典作品“肥女”在马德里西贝莱斯广场尽情“舞动”着。然而,得知国内的疫情愈发严重时,许鸿飞决定即刻返回广州。

“走出白云机场,街道上的行人很少,不复往日的热闹,整座城市很空,很安静。”许鸿飞回到石磨坊工作室后,思忖着作为一名雕塑家,在疫情面前自己该做些什么。

“在疫情面前冲在第一线的是我们的医生、护士,他们承受着比普通人更多的压力,忍受着比普通人更多的悲痛,有的医护人员还倒下了,他们是那样勇敢无畏。”许鸿飞用手中凝结的沉重与敬意,旋即创作了首个战“疫”作品——一组灰白的雕像《我们在你身边》。

雕像中,一群身着防护服的人捧着一个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身躯,悲伤心痛,但又神情坚定。“医护人员在跟死神赛跑,他们一定会很快振作精神,因为还有更多艰巨的任务与期待的眼睛在等待着他们。”许鸿飞说,“我希望通过这件作品给予众人抗疫信心,告诉医护人员,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所有人都站在他们身边,整个国家都在战斗。”

17年后再为钟南山塑像

自疫情暴发之初,84岁的钟南山临危受命,星夜奔赴武汉防疫一线,一句“肯定会人传人”的研判,拉响疫情警报。从非典到新冠肺炎,钟南山敢医敢言,堪当国士无双。对此,许鸿飞深受触动,希望用作品致敬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广大战“疫”医务工作者,为时代留影。

第二件战“疫”作品《山高人为峰》就此而生,以山为体,以人为峰,刻画出钟南山院士刚毅的面容、厚实的肩膀、宽阔的胸膛,坚毅果敢、镇定从容的形象呼之欲出,既写实又写意,充满力量感。

17年前,许鸿飞也曾为钟南山刻像,这一次在创作手法上有何不同?许鸿飞直言,“这次的作品是创造性的,17年前的作品只是钟院士个人的肖像,这次在创作上避开了肖像的局限,以山为体,以人为峰,他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所有医护人员奋勇向前的状态。”

“头部的表情我运用了写实的手法,你看他的两眼炯炯有神目视前方,眉头紧蹙,嘴唇紧咬,通过神态我们可以感觉到疫情态势严重,但坚毅的目光又给予人信心与期望。”许鸿飞补充说,“整个作品如同山一样具有层层动感,又具备了山一样雄浑巍峨的气势。取名‘山高人为峰’,我想表达每个行业都有如钟南山院士般的高峰性人物,这是对他的致敬。”

改动最多的是面部表情

许鸿飞坦言,对于《山高人为峰》,他是比较满意的,“从构思到画草稿,再到创作、落定,其间反反复复修改了好几次,花了近两个星期才完成。这件作品塑造过程始终是严谨的,是发自内心的创作。”

“84岁的他,每一个细微的表情与动作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我感觉应该要抓住这些瞬间,作为永恒的记录。”许鸿飞说,“创作过程中,钟南山的形象一直在变化,改动最多的地方是他的表情。”

“因为钟院士的一举一动都释放出重要的信息,所以表情的刻画便十分讲究。”许鸿飞说。

在雕塑颜色的选取上,许鸿飞没有选择仿铜色,而是特意保留了泥土的红色,这是在他以往的雕塑作品中少有的颜色。许鸿飞表示,红土的颜色即山应有之色,红土也是南方特有的,红土充满了力量与温暖。

《火神山建设者》见证中国速度

有句话说,雕塑是凝固的诗,是对历史的铭记。许鸿飞认为,记录时代是艺术家的责任。紧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创作了《白天黑夜》与《火神山建设者》。

第三件作品《白天黑夜》反映普通医护工作者抗战在疫情最前线的场景。许鸿飞介绍,他们只是血肉之躯,因为连续的工作已经十分劳累,但在休息时仍然把防护服、护目镜严严实实地穿戴在身上,犹如在战斗间歇休息的战士一样,紧握着手中的钢枪。因此,作品选择了定格这个“微不足道”的瞬间。

谈及为何命名“白天黑夜”,许鸿飞笑称,“我曾创作一个作品名为《九天九夜》,用于礼赞2008年抗击雪灾的年轻战士,这次不能再用这个名字了。”后来,有人建议他取名“不舍昼夜”,许鸿飞觉得念起来很拗口,最后决定选用“白天黑夜”,“这个名字更直白、平淡与真实”。

第四件抗疫作品《火神山建设者》共塑造了30个人物,记录了一群创造奇迹的建筑工人的光荣时刻——旁边摆着威武的挖土机和铲泥车,土地上留下了纵横交错的辙痕;建筑工人们都挂着笑脸,对着前面的镜头露出胜利的喜悦。

“火神山的建设见证了中国速度、中国精神,我感觉我需要创作这样一件作品,来体现中国的速度与大国的担当。”许鸿飞说,“《白天黑夜》是柔美的,《火神山建设者》则充满了力量感、机械感。在这个特殊时期做出这件作品,能够记录这段历史,它不会像宣传广告一样放完就过,我想它是能够永恒的。”

将为援鄂英雄王烁塑半身胸像

“我们身处后方,记录前方感人的抗疫事迹,创作鼓舞性和纪念性的作品,这是作为艺术家应有的责任与担当。”许鸿飞表示,前线有很多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值得讴歌、书写,而雕塑便是一座可以用来书写的丰碑。

他透露,第五件战“疫”作品拟命名为《丰碑》,已在紧锣密鼓地创作中,用来记录战“疫”众生。第六件作品构思接近完成,暂命名为《天使》,用来歌颂医务工作者,“这件作品可能会更夸张,更具有梦幻性”。

第七件、第八件作品也正在构思创作中。许鸿飞介绍,第八件作品将为牺牲的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员王烁塑半身胸像,大概花两三个星期的时间完成。

“从大年夜开始,各地医疗队员相继驰援武汉和湖北各地。四万多名白衣战士昼夜奋战在抗疫一线救死扶伤,每个人的故事都可歌可泣。而王烁在荆州前线牺牲最让我感到悲壮和痛惜。”谈及创作这幅雕塑作品的原因,许鸿飞说,“我创作这幅雕塑作品,就是希望能够为这段全民抗疫的历史留下纪念,让更多人去怀念广东医疗队牺牲的战士王烁。”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