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你们是疫情期间最坚实的依靠”
日期:[2020-04-29]  版次:[A06]   版名:[重点]   字体:【
广东监狱援鄂医疗工作队在工作。

方舱医院的患者在心愿纸上写下给援鄂医护人员的感谢话语,传递出暖心力量。

■广东监狱援鄂医疗工作队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承担起一线的救治、影像和检测工作。

广东监狱援鄂医疗队用生命护佑生命,方舱心愿墙上贴满患者感激之言

9名尖兵、72天、1400次CT扫描、1600份核酸和血液标本检测、5600份执行医嘱、11200次发放药物……这是广东监狱援鄂医疗工作队自2月17日驰援武汉至4月28日返粤前交出的战“疫”答卷。

白衣作战袍,悬壶济荆楚。他们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毅然驰援武汉,在方舱医院、康复驿站战斗,承担起一线的救治、影像和检测工作。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方舱医院“关舱”,武汉重焕生机。广东监狱系统援鄂9人医疗队没有踏上返粤的归程,而是再次就地请战,4月10日,他们开始接管全线医院康复驿站,负责对康复者进行后续观察和治疗,防止出现“复阳”。

这支广东监狱警队中的精锐力量,在援鄂的72天里,成为了方舱里的“王牌军”。他们是医者,是警察,是活跃在“疫”线的党员先锋,他们用生命护佑生命。

专家来了,患者心定了

从接到援鄂任务到出发间隔时间很短,不少队员都是刚结束连续执勤任务,匆忙和家人告别后,便踏上了逆行征程。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9人中,有全科医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临床业务骨干、超10年CT影像诊断经验专家、硬核全能护士……专家来了,患者心定了。CT组的两位专家成员梁文彬、梁波都是有10年以上经验的影像主治医师。他们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只要盯着病人的CT胶片,数秒内就能发现其中的异常,援鄂以来,1400份精确的诊断报告,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极具意义的参考。

“第一班我们先进!”袁家台方舱医院开舱首日,领队李永辉和同队省监狱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方舱医院医师周飞带头冲进了病房。“老党员更应该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李永辉说。

医院里搬物资如在“高原上行走”

3月6日,方舱内病人出院,转到康复楼继续进行医学隔离观察。周飞主管的1号楼是“复阳”患者的集中观察点,一刻也不能马虎。高峰时期,100多名病人CT图像,对应上万个薄层扫描图层。治疗有无进展?是否变成重症?关键信息一个不能漏,一个不能少。怎么办?

医学没有捷径,诊断更是马虎不得。周飞不厌其烦地每天重复查房、调整医嘱的工作。全副武装,刚开始交流还顺畅,数十个床位查下来,护目镜里已经溢满了雾气和水珠,他就趴在桌子上写医嘱,一字一顿,一丝不苟。

人手不够怎么办?“哪里需要我就在哪里战斗。”梁波主动要求到技师组,在临时搭建、不到10平方米的集装箱中,他单枪匹马地完成了一千多人次的拍摄检查工作。

改建后方舱医院共有4层楼,护理用品、中药物资等只能依靠人力运输。起初人力紧缺,警察出身的医护人员便主动发挥职责,承担起搬运等大小事务。

“开始时,大家都很小心,生怕动作幅度太大扯开防护服。”阳春监狱一级警员、方舱管床护士的李发健说道,一箱中药足足30斤重,穿着防护服在楼层之间搬运,如同在“高原上行走”。作为医疗队中唯一的90后,尽管身体负荷大,但在李发健看来,“我是一名医护人员,更是一名警察,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出院病人用手语舞致谢

作为援鄂领队,这不是李永辉第一次在危急时刻冲锋在前,早在汶川抗震救灾时,他就参加了医疗救助组。开舱以来,52岁的李永辉每天坚持到病区查房,每当遇到情绪波动很大的病人,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他还会当起病房里的知心大哥,跟他们做科普、拉家常,教会他们多种释放压力的方法。

在方舱工作期间,一位素未谋面的护士“网友”出现了强烈的应激症状,并通过微信群申请支援,作为全科精神科医生的李永辉马上应承下来。“我们不在同个酒店,只能通过微信交流。”李永辉说,但只要不当班,他总会抽时间和这名护士访谈,开导她的情绪。

15∶00-21∶00、21∶00-次日3∶00、3∶00-9∶00、9∶00-15:00,每班次6个小时,每人每班管理超过40个床位,他们乐观地总结出了一条令人心疼的规律:从早到晚,值第一班的跳过早饭,值第二班的跳过午饭,值第三班的跳过晚饭。

“谢谢你们的医者仁心”“你们是疫情期间最坚实的依靠”“每一次问诊、每一句关心我们都铭记于心”……方舱心愿墙上写满了朴实真挚的感谢话语,传递出暖心力量。

何宝强说,印象最深刻的那次,14名出院病人整齐列队,用手语舞向医护人员致谢。这一刻,所有的疲倦一扫而光,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采写:新快报记者 吴晓娴

■供图:李发健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