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特色产业销售飘红 脱贫户不忘“反哺”乡村(1)
日期:[2020-04-30]  版次:[T04]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冯欣荣(左三)带队督战危房改造,“要让帮扶对象吃得饱穿得暖,也要住得好”。

■村里建起了小广场,成为村民日常休闲好去处。

■驻村扶贫干部为福林西瓜代言,销售扶贫农产品。

■记者在封开县杏花镇凤楼村杏花鸡产业扶贫基地看到,一只只散养的杏花鸡在树下踱步、在草地上觅食。随着饲养员一声呼唤,分散在四处的杏花鸡飞快地聚集过来。

中山驻肇庆市封开(德庆)县工作组积极发挥龙头企业效应和致富带头人作用

一群杏花鸡在大旺村贫困户李海林眼前扇动翅膀,生猛得正如他如日中天的养鸡事业;“原籍”中山市的地理名标神湾菠萝即将收成,江川镇裕丰村150亩的种植基地今年将现“菠萝的海”的壮观场面……近4年时间,杏花鸡、神湾菠萝、富硒米、红心番石榴等特色农产品在肇庆市封开县、德庆县多点开花,产业一兴,百家兴旺。

当年封开、德庆的省定贫困村,如今处处透出新气象,捏指细数,皆是中山市帮扶两县的累累硕果。中山市驻封开(德庆)县扶贫工作组积极探索“本地龙头企业+帮扶资金+农户”的脱贫模式,持续以龙头效应撬动社会力量推动精准扶贫。

扶贫概况

产业帮扶销售旺 带动增收800多万

去年,中山投入40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入股封开县杏花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本地龙头企业+帮扶资金+农户”脱贫模式为贫困村集体和贫困户带来固定资产收益。同时,通过电商、产销对接、直接采购等方式,驻县组扶持的多项特色产业销售额飘红,带动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增收885.3万元。

截至2019年底,中山市对口帮扶封开、德庆两县的41条省定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43.55万元,比2016年增长249.58%;有劳动力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42万元,同比增长15.45%,为稳定脱贫提供了坚实支撑。

1 产业振兴 龙头企业带动长效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一直以来,中山驻县组将产业发展视作脱贫攻坚的加速器。中山驻县组不仅牵住发展产业的“牛鼻子”,还用好当地龙头企业做“火车头”,扶持产业长效发展。

以杏花鸡为例,拥有国家地理标志的封开县特产杏花鸡,品质优良且市场需求量大,早在2016年中山驻县组开展扶贫工作之初,便被定为扶贫支柱产业。2019年,中山投入40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入股封开县杏花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本地龙头企业+帮扶资金+农户”脱贫模式为贫困村集体和贫困户带来固定资产收益。“龙头效应”往贫困村纵深伸入,25条中山帮扶的省定贫困村与封开县杏花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公司合作,利用“公司+农户”的模式,不断推动公司与贫困户紧密合作,带动创益增收,卓有成效。

除了杏花鸡产业园,驻县工作组还依托龙头企业的千亩蔬菜基地、百亩菠萝产业基地、富硒米基地等,累计开展产业项目591个,推动“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形成了杏花鸡、桂香米、富硒米、丑番薯、福林西瓜、神湾菠萝等拳头农业产品。

更重要的是,围绕产业的田间地头上,创造了不少劳动岗位,带动有劳动力贫困户2686人次增收,身体力行用双手致富。

受惠的贫困户当中,要数大旺村的李海林让人印象深刻。去年,中山市南朗镇驻封开镇大旺村第一书记冯锦标常常看见李海林愁眉苦脸地数着为数不多的钞票:父亲治病、孩子上学、吃穿开支,处处皆是让人苦恼的开销。当时,能否在2020年底顺利脱贫,李海林对自己毫无信心。

冯锦标见状,及时说服他加入杏花鸡养殖计划,又为他出谋划策,搭建销路。半年过去,随着一批批杏花鸡被购走,李海林一家的钱袋子终于鼓了起来。冯锦标见到李海林一家起早贪黑打理鸡棚,足见其脱贫致富信心回来了。

今年疫情期间,杏花鸡的销售受到短暂影响,之后李海林养的鸡很快就恢复到市场价格,复工复产后,他饲养的200只杏花鸡以每只90元售罄,喜得全家笑逐颜开。

最近,李海林时常拉着冯锦标商讨“养鸡大计”,他已经大胆地卖掉家里的水牛,用滚动资金购入鸡苗,扩大养殖数量,还提出要向龙头企业的专家取经,学习饲养技巧。“听到海林的想法后,真为他高兴。我已经感觉到他明显变了,变得更努力更积极。”李海林的变化让冯锦标备感欣慰。

2 产销对接 打通“血管”持久“造血”

如果说,产业打通了贫困户、贫困村脱贫致富的神经末梢,那么帮农产品对接市场,以消费促扶贫,便是持久稳定的造血。一直以来,中山驻县组将消费促扶贫作为主要攻坚任务之一,利用电商、微信群、展销会等平台,搭建线上线下消费渠道,让贫困户种植的特色农产品“不愁卖”。

“福林西瓜、富硒大米、生态玉米、红心番石榴等,都是扶贫产业产出的优质产品。酒香也怕巷子深,产品卖得出才能成为动力,驱动帮扶对象自主脱贫。”封开县委常委、驻县工作组组长冯欣荣表示。

他表示,正因如此,驻县组、各驻村队一直努力打造消费扶贫平台,挖掘扶贫微商城、专业市场的潜力,促进扶贫产品销售。

去年,通过电商、产销对接、直接采购等方式,驻县组扶持的多项特色产业销售额飘红,带动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增收885.3万元。其中,洞寮村的红心番石榴畅销市场,收入近20万元;大林村的福林西瓜和生态玉米被购销一空,为贫困户增益创收8万元。

冯欣荣驻县多年,深刻感受到贫困户在消费动力推动下,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逐年提高,就连部分一直不肯劳作,不愿发展种养的“脱贫困难户”,在看到其他乡亲们纷纷卖出自家农产品脱贫致富之后,也变得不甘其后,产生了“我要脱贫”的动力。

“帮扶对象支持产业发展,作为扶贫干部,也不能辜负乡亲们的厚望,这些年,驻县组一直动用全部资源,搭建消费平台,就连今年疫情期间,也没有松懈。”2020年春节,新冠病毒肆虐,影响各行各业,部分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成了滞销品,帮扶对象的焦灼,扶贫干部感同身受。春节期间冯欣荣到村里走访防疫和脱贫工作期间,不少贫困户都向他倾诉困难:“冯常委,今年我的杏花鸡受疫情影响,卖不出去,你们能不能帮忙找人来买?”

“行,我们全力以赴。”冯欣荣和驻县组其他4位同志担起责任,紧密协调,拨通无数电话,为贫困户的农产品找买家。他们还和各村的第一书记们,利用电商平台、微信朋友圈等,为贫困户的农产品卖广告、搭销路,发动中山市各帮扶单位通过微信认购。

因中山各帮扶单位给力,仅用2周时间,贫困户家中积压的2000斤富硒大米、9000只肉鸽、5200斤蜜枣、6000多只杏花鸡,一箱箱、一袋袋运送出村,在扶贫干部亲自运送下卖往中山,贫困户燃眉之急迎刃而解。此后,中山市公检法系统、人社局、卫健局、审计局等单位的工会还主动发起第二次、第三次消费小高潮……

“通过这次疫情,驻县组意识到扶贫产品销售渠道的重要性。为了更好解决扶贫产品的销售问题,今年4月,驻县组出台了《中山市帮扶封开(德庆)县消费促扶贫实施方案》,先以行政手段为支点,链接各单位工会与中山专业市场,最终推动产业扶贫和市场消费相结合,建立‘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长效消费模式,推动贫困群众增收,确保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图片:受访者提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