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0广东青少年短视频大赛今日启动
日期:[2020-05-04]  版次:[A03]   版名:[头条]   字体:【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那么,让我们把所有的“成长与梦想”,用短视频来记录,上大舞台去展示

大赛由新快报社和团省委联合主办,即日起面向全省青少年征集原创短视频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工作,他常常鼓励青少年,要努力奋斗、追求梦想,因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移动互联时代,短视频已经成为年轻人热爱、喜好的内容传播和接受形式。如何发挥短视频在青少年工作、生活、教育、娱乐等方面的正面引导作用,已经成为媒体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为鼓励和引导青少年用短视频记录生活中的真善美,用镜头展现年轻人与新时代的风貌,抒发爱国主义情怀,传播社会正能量,由广东新快报社、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0广东青少年短视频大赛”,于今天“五四”青年节正式启动。作为第一届“广东青少年短视频大赛”,2020的年度主题为“成长与梦想”,赛事自今日起,面向全省青少年征集自摄、自剪、自制的短视频作品。

短视频为何如此“跑火”?

极大满足了大众对信息的渴求

近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了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份,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05亿,较2018年底增长1.26亿,占网民整体的94.1%。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7.73亿,较2018年底增长1.25亿,占网民整体的85.6%。

报告指出,2019年以来,短视频用户规模增长迅速,内容发展更加良性,与其他行业的融合趋势更加明显。生动直观、新颖易懂的短视频作品,突破了语言传播的局限性,更加具备跨越地域的文化传播力。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全新表达,短视频为何如此“跑火”?原因有哪些?传播优势又体现在哪里?新快报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原教授。冯原认为,人既是吃食物的动物,也是吃信息的动物,短视频作为一种快速、高效与低成本获取信息的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大众对信息的渴求。

短视频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渴求

新快报:短视频作为如今移动互联行业炙手可热的产品,您认为它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冯原:人既是吃食物的动物,也是吃信息的动物。如果我们把食物和信息做一个联系,你会发现,人类为了生存,不停地改造食物以便更好地获取能量,这形成了美食与饮食文化。于信息而言,也是一样,我们偏向于寻求与发明更好的信息传播技术:在农耕时代是印刷术;在工业化时代是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到了如今的数字时代,也有了相应的信息技术革命。

我们今天获取信息的方式与获取食物的方式也有相似之处。比如,我们有很多快餐食品,或者说工业化的零食,存放在类似于711的便利店里,我们的信息也存放在类似的便利店中,短视频是这个“信息商店”中最受欢迎的一种产品。为什么?因为我们通过观看短视频获取信息非常方便、快捷,其效率远超其他形态的传播产品。当代人生活在一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或者是说信息零食化的时代,人们需要快速、大量地获取信息,短视频正好适应了这个特点,它极大地适应了当代人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

短视频符合信息更快更便捷的传播特性

新快报:过去大众都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刊物获取信息,如今人们却热衷于通过短视频获取并分享信息。您如何看待这种信息传播渠道、传播方式的变化?

冯原:人类的信息传播有两个必然的发展方向,第一是信息传播速度要越来越快,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传播成本要越来越低,这就导致技术进步。第二个是,每一种技术出现后,都倾向于被特殊的群体所垄断。比如,文字首先是刻画,再到书写,再到印刷,越来越容易制作和传播。识字的人掌握了文字传播,不识字的文盲被隔绝在传播之外。

然而,每一次信息技术革命都会带来更先进的传播技术,也相对地消除了垄断。农耕时代为了消除文字的垄断,出现了戏曲、说书。反过来看,人们都倾向于获取更简单直观的传播方式,像看戏、听书一样,直接通过感官获得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工业化时代的广播、电视,其实是农耕时代说书和戏曲的升级。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对信息的需求没有发生什么改变。到了如今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更加便捷地编辑信息、消化信息,今天的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短视频传播与接受信息。

短视频满足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

新快报: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热衷于通过随时随地拍短视频,来记录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抒发个人情感,并分享到社交平台。您如何看待这种文化传播现象?

冯原:我认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如同刚才所说,“人既是吃食物的动物,也是吃信息的动物”,人也是靠信息社交的动物,我们的社交分享是如此的重要,胜过一切。人的生存就是共享,我们通过社交来实现共享,什么样的技术能够实现更多的共享,我们就会追求它。今天的年轻人热衷于拍摄短视频,是因为这样的一种技术能够带来更多的共享,短视频满足了年轻人对社交的需求与渴望。

■主办单位:广东新快报社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作品要求

参赛者围绕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衣食住行、花鸟鱼虫、家庭亲情、和睦邻里、人性关怀、城市变迁、经济发展、社会新貌等,自由选择拍摄题材;

参赛短视频提倡具备纪实性、艺术性、故事性等特征,希望具有丰富的情节、音乐、文字、配图以及新颖的表现手法,同时,希望遵循短视频的制作规律,引人入胜。

■参赛方式

●参赛者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16周岁-28周岁社会各界青年和大学、中学学生)和少年组【6周岁-16周岁(2004年6月30日前出生)的中学、小学学生】;

●参赛作品为3分钟以内的短视频,格式为MP4,大小不超过20M;每件作品需提供一张个人封面海报照片或视频截图(尺寸为578×324,大小不超过400K),需附上100字左右的作品简介(包括标题+作者+文字说明),用文本文档格式。所有参赛资料压缩到一个文件通过邮件附件投送,压缩文件名为“组别+作品名”。

●参赛作品请发送至xkbdsp@126.com,邮件主题标注:【参赛组别(青年组/少年组)】+【学校或单位】+【姓名】+【作品名称】+【联系方式】。

■投稿时间

5月4日00:00——6月30日24:00。

(注:同时段进行网络投票,网络投票在比赛总分中占比20%)

■评选时间

7月1日-7月15日,评委会观看作品并评分;组委会工作人员统计网络投票分数;

7月16日-7月20日,组委会工作人员统计总分数并向评委会通报;

7月21日,全平台公布获奖名单;

9月,举行颁奖典礼(视广东疫情防控情况决定具体日期)。

■奖项设置

青年组:一等奖一名,5000元;二等奖3名,各3000元;三等奖10名,各1000元;优胜奖20名,各500元;(注:青年组获奖选手名单公布后,需参加相关主题大赛并可重复获奖)

少年组:一等奖一名,3000元(或同等价值奖品,下同);二等奖3名,各1000元;三等奖10名,各500元;优胜奖20名,各200元。

以上奖项均可获得荣誉证书。

■特别声明:

●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大赛主办方不承担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大赛主办方有权对全部参赛作品进行任何形式的对外推广;

●本次大赛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策划:许志权 陶勇 ■统筹:林牧 宁彪 张玉涛 ■执行:夏世焱 黄闻禹 ■设计:陈柏林 ■编务:黄晓霞 武晓燕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