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上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召开庆祝五四青年节青年代表座谈会,座谈会以“坚定理想信念 站稳人民立场 练就过硬本领 投身强国伟业”为主题,来自全区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基层社区工作者、“科技战疫”企业、复工复产重点项目、高层次人才、志愿者、党政机关干部等优秀青年代表参加座谈会。
记者从该区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间,黄埔区出台全市首个火线入团工作指引,成立全市首个青年志愿战疫突击队临时党支部,组建全省首支青年战疫志愿突击队,全区38支志愿者小队、1000余名青年骨干投身防疫宣传、体温检测、复工复产、心理疏导、隔离关爱等岗位一线,累计提供41280人次志愿服务,“靠埔青年”成为疫情防控战线上的中坚力量。
■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李小萌 通讯员 钟飞兴 范敏玲
黄埔青年筑起基层抗疫风景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全区广大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会上,来自区疫情防控一线的青年代表分享了他们的战“疫”心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刘剑戎是该院援鄂医疗组治疗小组组长。2020年元宵节夜,刘剑戎收到驰援武汉的通知,第一时间报名,与全院132名医护人员在武汉奋战50余天,参与救治患者90人。“我们队员中大多是‘80后’,甚至‘90后’,大家克服各种困难,严格保证自身防护。”刘剑戎说。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黄埔区的青年干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年仅26岁的黄埔区公安分局情报指挥中心特别行动队一级警员李雨杭,疫情期间曾经连续一个月坚守在工作岗位,共协助处置确诊及疑似病例13人,转运6车次,抓捕涉疫犯罪嫌疑人12人。
“科技抗疫”中贡献青春力量
疫情发生以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全区上下奋勇争先,区内近200家企业、科研单位进行紧急攻关,加班加点生产,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该区全方位构筑防、控、治一体化的疫情防治体系,新冠肺炎诊断检测试剂日产250万人份,占全国1/4,生动演绎科技战疫的“广东密码、黄埔现象”。
37岁的李良源是广州赛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特智能)联合创始人。赛特智能研发的医疗服务机器人是国内首次应用到医院隔离病区的智能机器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大显身手。疫情暴发后,李良源和他的团队第一时间响应抗疫号召,为武汉雷神山医院、武汉协和医院等多家重点防控医院捐赠、部署了总价值超1000万元的智能机器人设备及防护物资。“我们公司很多‘90后’和‘95后’都站了出来。我们第一位把机器人部署到隔离病区的就是一名‘95后’工程师。”李良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