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海上黑 属于他们的青春色彩
日期:[2020-05-05]  版次:[A02]   版名:[重点]   字体:【
■工人在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段焊接承载护筒。新华社发

——深中通道青年建设者风采

据新华社电 青春有很多色彩。对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的青年建设者而言,“海上黑”是他们的青春“名片”。

“脸越来越黑,孩子都快不敢认我了”

伶仃洋上,阳光直射。黝黑的脸、轰鸣的机器,建设工地上热火朝天。

在西人工岛,刘晓锋和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人正在巡视工段施工情况。作为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岛隧工程管理部高级工程师,80后刘晓锋压力不小。

“要把导流堤、块石振密、清淤等几道工序赶出来,既要保证施工的进度,更得保证施工质量。”刘晓锋说,6月底,海底沉管隧道的首根管节将进行浮运安装,在西人工岛实现对接,这是深中通道项目今年最重要的建设节点。

海上、岸上两头跑,刘晓锋每周有三四天吃住在岛上。“脸越来越黑,孩子都快不敢认我了。”他笑着说。

和刘晓锋一样,不少“80后”“90后”工程师已成长为深中通道项目的技术骨干。两年前,张宏伟大学毕业,通过校招进入中交二航局的深中通道项目标段,如今他已成长为引桥工段的现场技术主管。

他负责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每天都在和数字打交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张宏伟不敢马虎。“比如围堰施工过程中要精准计算围檩的高度,否则就会安装失败。”严谨的张宏伟依然战战兢兢,丝毫不敢懈怠。

刚来时感觉什么都新鲜,但张宏伟很快明白,在单调枯燥的海上,适应和坚持尤为重要。“等项目建成通车的那一天,回望岁月,我的青春与超级工程交融,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他说。

“这些经验也会凝结成我自己的技术本领”

比张宏伟大一岁的袁航,已从一名技术实习生成长为桥梁索塔工段的技术部副部长。这几天,他正为建设桥梁索塔的施工“神器”做技术准备。

为了高效建设伶仃洋大桥的索塔,施工单位自主设计研发了一体化智能筑塔机。从设计、制造到应用,袁航都参与其中。目前,筑塔机已经开始安装。

“白天调试,晚上加班改图纸。”袁航说,安装过程一旦出现问题,当场就要快速解决,否则去办公室计算两个小时,现场施工就要停两个小时。

“一毕业就有这样好的历练机会很不容易,这些经验也会凝结成我自己的技术本领。”他说。

在伶仃洋大桥东锚碇施工现场,30岁出头的廖文龙已经在工地上巡查了好几圈,他是该工段的生产副经理。每天,生产组织、质量控制、进度管理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在他脑子里打转。

廖文龙告诉记者,现场管理人员平均年龄约30岁。很多人一年才回一次家,扎根在单调枯燥的海上工地,也锻炼着大家的毅力和品格。“我们是在超级工程上筑梦,不负青春韶华。”廖文龙自豪地说。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