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志愿者抗“疫”不甘示弱 发挥专长当翻译讲微课
日期:[2020-05-06]  版次:[A05]   版名:[广州区势最关注]   字体:【
■杨老师穿上全套防护服进入隔离酒店为外籍人员担任翻译。 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摄

■作为街道和外籍人员沟通的桥梁,曹燕怡须24小时待命。通讯员提供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除了政府组织志愿者为抗“疫”一线提供支援,广州还有不少热心的个人或组织自发加入到抗“疫”战线中,他们利用一技之长,有人主动为外籍人士做翻译,也有人为他人提供心理咨询。

自学韩语没想到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广州市白云区远景路居住着大量韩国籍人士,若因沟通不顺畅,容易令疫情防控工作受阻。棠景街道办事处综信科的曹燕怡精通韩语,当她听说这个情况后,便向街道领导请缨参加防疫工作。曹燕怡说,2009年她因兴趣爱好,自学了韩语,没想到在关键时候派上了用场。

作为街道和韩国籍人士沟通的桥梁,曹燕怡须24小时待命。此外,她还参与机场接机转运工作,为韩国籍人士提供翻译、解释政府政策等。有几次一直忙碌到深夜1时许才回家。有人问她累不累,她笑着说:“领导体谅我,让我休息了半天。”

位于白云区同和街的山水时尚酒店是白云区正在运行的17个集中医学观察场所之一,杨老师是这里的驻点翻译。与其他派驻的志愿者不同,她是主动到这里要求当翻译的。她说,平时从事外贸工作,与外籍人士接触较多,比较熟悉他们的个性和心理。由于疫情期间外贸工作暂停,所以来做志愿者。在定点酒店当翻译的这段时间,杨老师和外籍人员成了微信好友,如果外籍人士有诉求,她很快就能了解清楚。最近,杨老师的微信上经常出现外籍人员感谢的留言。

公益讲师上线开微课缓解家庭矛盾

疫情发生以来,孩子停课在家,不少家庭出现各种矛盾。黄埔区三生家庭教育研究院(下称“三生教育”)召集了一批教育专家和工作者,启动线上家庭生命教育公益微课直播,为学子及家庭提供及时支持。

三生教育负责人唐吴华告诉新快报记者,开微课的想法来自真实的家庭案例。在疫情期间,该机构发现有的家庭矛盾频频爆发,甚至曾经发生过家人间持刀对峙的局面。但是大家都宅在家里,专家们也不知如何能帮助求助者。在相互沟通中,大家有了做线上公益微课的想法。

2月初,唐吴华把这想法告诉了身边认识的一些心理学专家,他们表示愿意当公益讲师。公益讲师群体不断扩大,从十多位发展到如今近五十位,而且队伍还在不断壮大。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学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微课主题围绕疫情下读懂家庭和生命之爱开展,主要解决孩子及家庭的生命教育、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等问题。从2月开始,每天晚上一期,课时15分钟左右,主题包括如何保持平和心态,教师如何缓解压力,疫情下的亲子关系,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动力、如何处理亲子冲突等。

公益微课的第一次直播就有13万多个家庭收听,随后中国妇女报社找到三生教育希望一起合作开展这个公益项目。截至5月1日,已经上线了70期。为了方便家庭交流,三生教育还从第一期微课开始同步启动了公益热线,为家长及孩子提供心理支持、生命困顿答疑。

学校“点对点”为友好学校送课程

除了解决家庭问题,还有教育工作者为在家隔离的同学送去公益课程,探讨疫情的影响。3月初,白云区中大附属外国语小学(以下简称“中大外小”)为惠州市的义联小学和石联小学的同学送上了为期三周的公益探究课,课程也面向社会公开。公益课从3月初开展,每周末晚上一堂课一小时,内容有视频直播、教学资源包推送、在线互动点评反馈和答疑等。据统计,三周的课程有累计近数千人次参加。

中大外小校方介绍,学校结合当前热点开展了疫情系列的线上探究课程,对此学生和家长反响都不错。校方希望通过公益课的形式分享给更多的孩子。一方面,惠州的这两所学校是该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对接学校,所以学校联系了对方,一同引导孩子们探究学习;同时,将课程通过不同的线上渠道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便有了累计数千人次的课堂规模。

除此之外,同由中黄国际教育集团管理的黄埔中黄外国语小学和黄埔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中学也召集学校老师,并且邀请校外专业讲师和有相关专业研究的学生家长,开展了合计8场线上公益讲座。讲座主题涵盖幼小衔接、亲子关系、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将学校的教育资源与社会共享,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教育相关知识,8场讲座吸引了近万人次参与。

51名球迷给意大利寄去5000个口罩

“意大利加油,恒天下撑你!”3月30日,意大利的志愿者弗朗西斯科(Francesco)收到了由广州恒天下球迷公益促进会(以下简称“恒天下”)寄至意大利城市拉齐奥的第一批口罩。次日,他把口罩送到了一个医疗中心。看到来自中国的特殊礼物,以及包装箱上的口号,医护人员十分感动。近日,恒天下相关负责人叶攀向新快报记者展示了从意大利传回来的信息,有人在微信里这样写道:“我不仅代表本人,而且是作为一个意大利人,感谢你们!”

叶攀告诉新快报记者,恒天下的会员绝大多数是恒大足球队球迷。随着意大利疫情越来越严重,大家也关注到当地的求助信息。“里皮、卡纳瓦罗给广州足球赢得了多项荣誉,现在他们的家乡发生了疫情,我觉得要‘表示’一下。”叶攀说,他在群里呼吁了一下,迅速得到回应,51名球迷在3天内就筹集到5000个口罩。

口罩和足球一样,是友谊的桥梁。虽然相隔千里,意中两国球迷的心却是相通的。很快,恒天下在意大利找到了志愿者弗朗西斯科,联系到当地急需口罩的医院。彼时意大利的医疗防护物资紧缺,当弗朗西斯科在电话里听说有几千个口罩会在短时间内“飞”到意大利,声音都颤抖了。

声音

“战疫让社区公益更具粘性和影响力”

“我们相信,战疫让社区公益更具粘性和影响力。”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这次新冠肺炎带来的变化之一是越来越多市民“上”网了,“一个社区一个群,居民互联、互助要充分运用信息手段,包括通知、投票选举、公益活动等都可以通过云上进行。”他告诉新快报记者,住建部提出,要建设安全、健康、舒适、宜居的完整社区。现在有些社区面积、人口数量比较少,配套服务还跟不上。他认为,要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的社交功能,通过微信群,整合社区各类资源,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后持续开展各类公益活动。这也适应信息社会环境下社区工作特点,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胡刚还建议,社区工作要线上线下互动,这样社区居民之间,街道、社区居委会与街坊之间才能连成一体,改变目前互不认识、非常松散的局面。这样,社区才能更好地发挥社区作用。

■统筹: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谢源源 李应华 邓毅富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