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增多和政策的推进,ETC的使用率在近两年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数据显示,目前全国ETC累计用户已突破两亿。从单一的高速通行向泊车、洗车、加油、保险等多元使用场景延伸,ETC也逐渐完成身份角色的过渡,成为智慧交通服务中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ETC设备需求促使行业市场迅猛增长,银行和互联网巨头纷纷加码入场。在百亿级的市场增量空间加持之下,相关竞争和使用问题也陆续浮出水面,能否做到省时省钱又省力,则成为了这场ETC突围战的关键。
■策划:新快报记者 罗韵
■统筹:新快报记者 梁彧
■采写:新快报记者 张磊
■制图:廖木兴
政策助推ETC驶上快车道,全国累计用户超2亿
提起ETC,大部分车主的使用场景都是在高速公路通行,但它其实是集“车辆识别”及“电子支付”于一体的智能交通服务。所谓ETC,即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利用5.8GHz微波(或红外或射频)技术,通过安装在ETC 车道上的路侧单元(RSU)与安装在车辆上的车载单元(OBU)之间的专用短程通信(DSRC),使车辆在不需要停车的情况下,自动完成收费处理全过程。一方面实现了无纸化和无现金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减少了车主支付费用所需要的时间,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
记者查询了解到,电子收费系统在部分发达国家推行时间较早,例如美国、葡萄牙、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ETC系统已经局部联网并形成规模效益,目前处于稳定期。中国的ETC业务的雏形可以追溯至2008年,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相关政策出台,国内ETC发展开始迈入探索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ETC全网覆盖是助推ETC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基础。2015年,内蒙古、黑龙江、广西、新疆正式并入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联网覆盖区域,中国ETC联网格局就此形成。2016年之后,政府加大政策推动,国内ETC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用户覆盖率不断增长。2019年5月,国家层面连续推出三条关于ETC、收费站、高速公路相关政策,提出发行量和覆盖率任务,ETC发展迎来黄金时期,产业经济和用户增长多点开花。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ETC推广发行了1.23亿户,累计用户达到2.04亿。且全国29个联网省份的487个省界收费站全部取消,建设完成24588套ETC门架系统,改造完成48211条ETC车道。
在ETC用户分布层面,沿海地区省份作为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试点地区,较内陆省份ETC用户规模更为庞大,其中山东省以1945.91万ETC用户数量排名第一;广东省、江苏省紧跟其后,两省ETC用户数量分别达到1820.02万和1530.98万;浙江省和河北省则以1198.25万和984.32万的用户数量位居全国四、五名。
行业市场势头火热,多家ETC设备商财报报喜
ETC用户数量的迅猛增长,促使ETC板块在2019年迎来集体爆发,相关设备商及上下游产业链获客不断。记者查询资料发现,由于国内ETC行业产品准入资质壁垒较高,产品需通过交通部交通工程监理检测中心的检测,所以目前参与玩家均来自国内。此外,少数几家龙头企业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现象明显。数据显示,2018年度,金溢科技、聚利科技、万集科技三家优势ETC设备商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3%、19%、33%。
2019年的ETC热潮之后,2020年的ETC设备及应用市场空间依然广阔,这在相关设备商的市值以及财报上有了充分体现。2020年第一季度,金溢科技、聚利科技、万集科技三家优势企业都交出了理想的成绩单。其中万集科技一季度完成营业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28.98%;实现净利润8131万元,同比增长606.53%。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万集科技在近三年来首次在一季度实现盈利,此前两年一季度均处于亏损状态。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金溢科技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方面由于用户迅猛增长,高速公路ETC设备营业收入大幅度同比增加;另一方面则源于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相关补贴。
实际上,以ETC为基础,国内车联网路测基础设施的雏形已经逐渐形成。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在5G技术、V2X技术迭代、用户增值付费提升等因素影响下,车联网市场规模将由2019年的57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50亿元,其中2020年增速将超过60%。对此,国信证券指出,中国制定的相关标准有望成为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重点,在智能路口、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应用场景下,车路协同设备市场可达数千亿量级。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2019全球ETC行业现状与中国产业链商业布局研究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ETC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交通运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