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先斩后奏去扶贫 共建小镇首个产业项目
日期:[2020-05-10]  版次:[T10]   版名:[致敬母亲 扶贫女干部好故事]   字体:【
■陈梅妹(左一)经常到葡萄种植基地查看,如今种苗已经种下。

■陈梅妹(左一)帮助贫困户卖蜂蜜。

■陈梅妹入户走访贫困户。


陈梅妹

东莞市石排镇驻揭阳市揭西县上砂镇新东村第一书记兼驻村队长

2018年底,热衷公益的陈梅妹不假思索地报名参加扶贫,在东莞应急管理局石排分局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下,组织选中她作为新东村第一书记。

上任不到一年,这位“新手”书记就在岗位上如鱼得水:新东村村委更加和谐团结,新屋广场党建文化公园和新东村葡萄种植基地落成了,新东学校附近的路修好了,新屋下寨鱼塘的升级项目正在建设中……

建立周会制度提升战斗力

“因缘巧合,似乎是命中注定。”大学起,陈梅妹就热衷公益,“我读书都没有那么投入,但一参加志愿活动,就感觉找到了真正的自己,非常快乐。”看到组织下发的选派通知,她不假思索地报名了,当时甚至没有想到自己有个三岁的儿子。

“虽然我是先斩后奏,但父母和亲朋好友都很支持我。”陈梅妹说,儿子所在的幼儿园知道她要去扶贫,还提出可以安排一位阿姨照顾儿子。后来她将儿子送到父母家,办了转学。

提前4个月,2019年1月,陈梅妹就以联络员的身份进驻上砂镇,5月被任命为新东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我发现村干部们都不太喜欢开会,也不注重交流,导致工作中小摩擦比较多,不利于工作开展。”

通过与村支书和村干部沟通,她牵头建立了周会制度。“开始他们都不发言,只有我在说,挺尴尬的。但这是我们互相了解的机会,必须坚持。”一段时间后,会议气氛越来越热烈,时间越开越长,“现在大家一讨论问题就是两三个小时,畅所欲言。”陈梅妹笑着说。

交流多了,大家相处得开心融洽,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明显增强,“感觉大家劲儿往一处使,全心全力脱贫攻坚。”陈梅妹笑着说。

葡萄种植基地促就业增收

新东村有贫困户51户209人,经过落实国家政策以及一系列扶贫措施,截至2018年底,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71.95元,脱贫率100%。陈梅妹没有坐在前人栽的树下乘凉,“上一轮做了很多工作,我们这一轮必须想出新办法,杀出一条新路子,确保脱贫不返贫。”

由于山林多,土地资源相对匮乏,新东村一直没有产业项目,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容易。“找到一块连片平整且适宜种植的地块、说服村民把视为命根子的土地出租、通过项目可行性和前景的层层审查、整合各方资源达成共识,全都不容易,一路走来,甘苦自知。”陈梅妹深有感触地说。

2019年11月,新东村葡萄种植基地项目正式启动。这是上砂镇第一个“基地+公司+贫困户+村集体”的规模化开发农业项目,占地66亩,计划种植高端品种阳光玫瑰葡萄,包产包销;还将打造成葡萄观光采摘园,为上砂镇吸引八方来客。4个村共投入450万元,其中新东村投入扶贫资金120万元,可提供至少6个就业岗位,将连续10年每年为新东村贫困户和村集体带来6万元收入。“这是村支部书记庄极球提出的项目,最后项目能做下来,是大家的功劳。”陈梅妹说。

爱挑刺的贫困户主动留她吃饭

陈梅妹在工作中发现,少数贫困户对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不太信任,“我们的工作没有做细做到位,让群众受了委屈,这提醒我,要多走访多了解,多倾听群众心声。”

陈梅妹也是这么做的,她坚持每月遍访制度,到2019年底,入户走访900多次,摸清村情民意,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生活难题,带领扶贫队和村委班子一起,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进行道路硬化、鱼塘改造、厕所革命,修建文化广场、小公园、路灯等设施,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贫困户庄栀娇今年70岁,家里7口人,全靠她儿子在建筑工地5000多元的工资生活。去年,她三岁的小孙子检查出没有耳蜗,必须尽快手术,但15万元的手术费,通过公益活动“爱心分贝”获得7万元赞助费后,还有缺口8万元。陈梅妹帮他们在轻松筹发起爱心筹款,并广发朋友圈,还直接发给亲朋好友求捐款,两天就筹到了4.2万元,解了庄栀娇一家的燃眉之急。

贫困户庄庆祥家因学致贫,他并不懒惰,长年在外务工。“大家都说他有些刁钻,喜欢挑刺,比如扶贫队去走访,他会录音。但我想,只要我真心诚意去帮助他,他会改变的。”陈梅妹说。第一次见面时,庄庆祥就没给陈梅妹面子,直接说扶贫队是来“镀金”的,还问了很多问题。

此后每个月,陈梅妹都会至少到庄庆祥家走访一次,除了耐心详细解答他关于扶贫政策的问题,也跟他聊工作谈生活。“他养蜂,我就跟他聊养蜂,他很有兴趣。”陈梅妹提出对酿制蜂蜜有兴趣,庄庆祥请她参与制蜜。去年12月,石排镇在迎春花市上开设扶贫助农摊位,陈梅妹提出帮他卖蜂蜜,还把带去的30瓶蜂蜜全部卖出,一下给他家增收3000元。“他很高兴,我鼓励他,把蜜蜂养好,提高品质。”陈梅妹笑着说,“现在他的态度有很大转变,有一次在他家聊天到中午,他还热情留我吃饭。”

采访结束时,陈梅妹感慨地说:“我做的这些事都是大家齐心协力的成果,我很感谢大家。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扶贫以来,遇到的人和事,常常都让我感动,也让我学到了很多。”谈起扶贫中的苦和难,她却说:“在同事和合作伙伴的协助和支持下,问题都不再是问题,那些一起加班熬过的夜,探讨问题产生的争执,一起研究脱贫致富路子走过的路,都是我珍贵的回忆和宝贵的人生财富。”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图片:受访者提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