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下乡4年 她经常带儿子一起做扶贫志愿工作
日期:[2020-05-10]  版次:[T08]   版名:[致敬母亲 扶贫女干部好故事]   字体:【
■康海玲时刻把改善困难群众生活记在心间,总是穿行在村里探访贫困户。

■康海玲和贫困户拉家常了解情况。

■康海玲为扶贫户送上口罩,并手把手地教他们戴口罩。

■康海玲把儿子带到村里,一起帮助当地的困难群众。

康海玲

吴川市第一中学驻吴川市黄坡镇大岸村委会扶贫工作队副队长

2016年,还是吴川市第一中学一名高级语文教师的康海玲,在党支部会议询问哪些党员愿意下乡扶贫的时候主动举手。从2016年5月下乡到吴川市黄坡镇大岸村委会以来,康海玲实现了从中学语文教师到扶贫工作队副队长的无缝切换。在乡间,她是时刻把改善困难群众生活记在心间,挺身而出用智慧化解矛盾的能手;在家里,她是不放松对儿子言传身教,把柔情灌注在爱心早餐的贤妻良母。

徒步探访 暴晒两个月获得一手资料

“在举手主动报名扶贫工作之前,我真的没有内心挣扎过。我从小家庭环境还算不错,我也喜欢帮助别人。当初选择做老师,就是希望能给青春期有各种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让他们有更美好的人生。所以,在知道有扶贫计划时,我也希望能够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去帮扶。”就这样,康海玲在自己36岁的本命年完成了工作岗位的转变,成为驻黄坡镇大岸村委会精准扶贫工作队副队长。

初到岗位时,她用了足足两个月的时间去走访。没请当地村干部带队,她自己开着车到村口,然后步行进村。“我作为一个外来的扶贫干部,如何能和当地村民拉近距离呢?于是我买好血压计,主动帮老人测血压、拉家常,就这样获得了很多一手资料。”那两个月里,因为太阳灼晒,康海玲全脸皮肤红肿过敏,看病吃药用了半年才把过敏治好,连儿子都说她丑了很多。

转眼之间,康海玲驻守在黄坡镇大岸村委会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已到了第5个年头。这些年里,她都没有忘记共产党员的初心,面对困难考验冲锋在前。不论是面对2018年9月台风“山竹”,还是2019年8月台风“韦帕”,每次台风来前,她都抓紧时间对10个自然村里所有精准扶贫户的住房进行重点排查,做到没有任何缺漏。

抗击疫情 确保所有扶贫户戴上口罩

2020年新春,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攻坚战在全国打响。在家人的支持下,康海玲迅速回村开展工作。她和同事不辞辛苦摸底排查,向群众宣讲疫情形势和自我防护的重要性。指导各个自然村健康监测点的工作人员对群众进行体温测试,并做好进出人员记录。

连续多日一遍遍穿行在村里,康海玲的身体十分疲惫。她却放心不下那些体弱病残、行动不便的贫困户。在村委会干部的陪同下,她坚持徒步探访完辖区内的54户扶贫户,为他们送上口罩,并手把手地教他们戴上口罩,为防疫工作尽职尽责。

言传身教 母子下乡齐心助困难群众

2016年5月下乡以来,康海玲能够留在家里的时间少了很多。30公里的车程需要接近50分钟,回到家的时候基本都已经筋疲力尽。

无论多么劳累,第二天的工作日,康海玲都会在5∶30起床为儿子做早餐。从她晒出来的图中可以看到,无论中式还是西式早点,品相之精美都让人垂涎。儿子带回学校作为课间餐,也会引来同学们的一片羡慕。康海玲也对“很少会重样、营养又丰富”的爱心早餐深感自豪。“下乡后对家里的照顾少了,我希望通过早餐能给家人传递爱。”

作为一名母亲,康海玲十分注意对儿子的言传身教。自从2016年参加扶贫工作以来,她就经常利用周末时间,把儿子带到自己参加扶贫工作的村里,让儿子陪伴自己一起帮助当地的困难群众:辅导一些单亲家庭的未成年人课业、帮助疏导村里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带着水果去探望孤寡老人……通过实地走访和志愿服务,康海玲让儿子了解到贫困群众的真实生存现状,她也引导儿子思考,可以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去帮助家乡的困难群众脱贫。

“我和儿子说,如果你有什么喜欢的职业,父母都会尊重你的想法。我建议他,不如以后选择做一名治病救人医生。甚至可以在大学毕业后先不就业,用两年时间参与公益医疗活动,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康海玲说,儿子比较内敛,有想法不会直接和父母说。但儿子在周记中提到,下乡做志愿活动的过程中,目睹家境贫困的小朋友很多会缺乏自信,令他内心比较难过。他希望未来能够学有所成,尽自己所能为社会作贡献。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佳文

■图片:受访者提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