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搭电商平台建养殖基地 农特产品插上了“翅膀”
日期:[2020-05-11]  版次:[A06]   版名:[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   字体:【
■村民正在打包驰援湖北的农特产品。

■莫非梁在田间了解春耕情况。

满载着万斤驰援湖北毛(甜)薯的货车飞驰出彭村村,其中就有向贫困户项国团收购来的滞销毛(甜)薯……按照彭村村电商平台“只喂食米糠、稻谷、玉米”标准收购,贫困户项国泉家的土鸡蛋,经过检验,“飞”出彭村村,销往珠三角……

“电商+”消费扶贫模式,是彭村村摸索建立长效扶贫机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挖掘当地特色农产品,筛选优质农特产品,升级外观包装形象,同步设立电商服务中心及农产品展厅,上线“小彭家作”电商平台,借助互联网“四通八达”的特性,为彭村村的农产品插上“飞”出彭村村、飞向千家万户的“翅膀”。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斌 ■图片:受访者提供

9种本地绿色农品上线 41户贫困户签约合作

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驻阳江市阳东区北惯彭村村第一书记莫非梁告诉新快报记者,2019年彭村村启动探索“电商+”带动消费扶贫的产业发展项目,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多方筹备,彭村村自主打造的“小彭家作”电商平台于2019年12月开始试运营,2020年1月9日正式上线,涵盖了彭村米、土鸡蛋、花生油、甜薯、番薯、菜干、土鸡、土蜂蜜、橙子等9种本地绿色农产品,并与全村41户有劳动力贫困户签订了收购代售框架协议,上线3个多月销售额达30多万元,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帮贫困户及村民销售出2万多斤的马铃薯和2万多枚土鸡蛋。

“扶贫电商平台拓宽了彭村村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同时也动员了更多社会力量消费绿色农特产品,达到以销促产、调动农户种养殖积极性的目的,让农产品‘走’得更远,贫困村的‘自我造血’功能更强。”莫非梁表示。

他同时介绍,电商运营团队与返乡创业年轻党员、农业大户共同合作搭建了“彭村原生态土鸡养殖示范基地”,下一步还将搭建“原生态大米种植基地”及“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带动贫困户及周边农户形成有规模的“拳头”产业,由电商运营团队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及订单要求,贫困户及周边农户按标准种养殖,电商平台统一购销,未来还将在“小彭家作”电商平台开发“一对一DIY”模块,直接对接贫困户,开展定向种植、订单化养殖等模式。

村干部“动”起来

农产品“运”出去

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彭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脚步,受疫情影响,部分农产品出现滞销现象,如果找不到销路,将直接影响贫困户增收,甚至影响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成果。

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设法帮滞销农产品找销路,一时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都变成了“运动员”,动起来打电话、发朋友圈和各种所在微信群以拓宽滞销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然后再想办法将农产品“运”出去。

“在驻村第一书记微信群里了解到,受疫情影响,湖北一些偏远地区物资紧缺,但同时广东省内不少优质扶贫农产品却销不出去,我们村也刚好有一批甜薯在地里待收,我就开始想办法。”通过中远海运特运公司的支持,他与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启动收购甜薯并装箱打包发货的工作流程,贫困户项国团就是其中受益者之一,他地里待收的甜薯销路被一次性解决。

线上线下同步推销,也是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广泛联系社会资源介入的工作层面。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与当地政府部门及企业的职工饭堂、饭店农庄等有需求的终端场所加强联系,主动上门,达成与北惯镇镇政府等机关单位饭堂的大米定向供应协议,当地一些休闲农庄也开始代售村特色农产品。

2020年以来,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在慰问职工及组织职工开展“迎春送福快乐游园”活动中,定向采购了彭村村红薯6000斤、橙子12000斤、马铃薯10000多斤、土鸡蛋10000多枚、花生油2000多升,消费帮扶总金额30多万元。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