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菠萝草鱼粿条名声在外 “白水三宝”成“致富之宝”
日期:[2020-05-12]  版次:[A09]   版名:[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   字体:【
■在草鱼养殖基地,一批在山泉里长大的草鱼出塘。受访者提供

潮州市登塘镇白水村驻村工作队打造扶贫产品品牌,扶持特色产业

在潮州市登塘镇白水村的村口有一座巨型菠萝雕塑,游客到此无不驻足仰叹。菠萝是白水村的传统产业之一,与之齐名的还有草鱼养殖和粿条加工。过去数十年,因生产技能滞后,市场销路不畅,白水村传统产业日趋式微,种植养殖户不断缩减。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来自中山市阜沙镇的驻村工作队会同当地政府精心布局,依托地域优势扶持一系列特色扶贫产业,带领村民与贫困户打造扶贫产品品牌。如今,菠萝、草鱼和粿条这“白水三宝”已经成为“致富之宝”。

■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图片:受访者提供

菠萝首获外省订单

晚春四月,白水村高矮不一的山头上挂满了菠萝,清风拂过,万千条剑形长叶发出簌簌的声响。“多年前种过菠萝,但不好卖,有时候会烂在地里。现在有合作社包销,我们才敢放心种。”村民柯钦水正在菠萝地里锄草,他指着漫山遍野的青果自豪地说,附近的人都知道,白水村土好水好,种出来的菠萝品质也最好。

中山市阜沙镇扶贫工作队总队长、驻白水村第一书记方亮彤告诉新快报记者,工作队去年已与奔康合作社协商,利用阜沙镇30万元自筹资金投入该合作社以支持菠萝种植项目,以“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方式发展菠萝产业。他说,包括贫困户种植的菠萝在内,目前白水村已有168亩菠萝归入合作社统一营运,去年全体贫困户首尝菠萝“蜜”,收到分红总计27500元。

方亮彤认为,菠萝种植基地已改变果农“单兵作战”模式,市场“战斗力”虽有提升,但知名度尚显不足。“菠萝不能只‘甜’在家门口,必须广开渠道让它们走出潮州,走向全省、全国。”他告诉新快报记者,白水菠萝今年开了个好头,破天荒接到两张来自山东和福建的外省订单,驻村工作队和登塘镇委、镇政府正在为白水菠萝申请品牌,设计外包装,“线上线下都在拓宽销售渠道,希望白水菠萝被更多人看到、品到、甜到、爱到”。

养草鱼不再愁销路

除了菠萝,草鱼也是白水村的一张名片。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白水村地处山区,有独一无二的山泉水资源,毫不夸张地说,白水村出产的草鱼是泡在山泉里长大的鱼,口感和味道与普通池塘养殖的草鱼完全不同。与菠萝一样,白水草鱼虽然品质一流,但也遇到销路问题,为破解难题,白水村驻村工作队将从事养殖的贫困户纳入合作社,每年发放2000元种养补助鼓励他们发展,并通过合作社帮助拓宽销路,解决农户只会养殖没有销路的问题。

贫困户柯焕然在工作队帮助下开了3亩鱼塘,并顺利加入合作社。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教会他养殖技术。“每年能领到种养补助、免费饲料,还享受合作社的包销服务。有这样的帮扶,我再不脱贫就对不住扶贫干部了!”柯焕然说。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白水村目前养殖草鱼约450亩,亩产三四千斤,已带动4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下一步,白水村还将继续探索草鱼深加工,丰富草鱼品种、提升草鱼品质,发挥品牌优势,提高水产品附加值。

粿条已远销到浙江

3亩鱼塘并非柯焕然脱贫致富的全部利器,在白水村,他还经营着一间响当当的“佩玉白水粿条店”。

柯焕然原本在外打工,2018年,因父亲患病需要照顾而返乡。驻村工作队依照 “一户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施策,柯焕然首先得到一套粿条生产设备,并在白水村民委员会的协助下,于2019年初开设粿条店,通过一年多的经营实现脱贫致富。

“新鲜粿条售卖到周边,粿条干走得远,已经在浙江打开市场。”方亮彤说,白水村的粿条、菠萝、草鱼将以“白水三宝”的统一商标面世,增加品牌附加值,提高知名度。“要打好‘三宝’组合拳,整合线下资源的同时争取线上更多渠道,让村民依靠品质优良的传统产业稳定增收”。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