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 扩至6城 深圳上榜
日期:[2020-05-12]  版次:[A16]   版名:[财眼]   字体:【

普惠金融、小微金融成为发力点

新快报讯 记者许莉芸报道 中国版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有了新进展。近日央行披露,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将从北京扩至上海市、重庆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区、杭州市、苏州市等6市(区),将引导持牌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申请创新测试。央行方面表示,在依法合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赋能金融“惠民利企”,纾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等痛点难点。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政策大力支持小微金融的背景下,未来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发展小微金融成为各地试点的发力点。

“目前,科技型企业大量做的还是以消费贷为主,线上赋能小微力度并不是太大,除了个别互联网巨头外,大多数还是纯消费贷,而非小微贷。”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普惠金融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表示,此次央行提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赋能金融“惠民利企”,纾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等痛点难题,可见未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落脚点将是在小微金融。

2019年12月,人民银行支持在北京市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被称为中国版金融科技“监管沙盒”。

中国式“监管沙盒”是什么样的呢?央行表示,探索设计包容审慎、富有弹性的创新试错容错机制,划定刚性底线、设置柔性边界、预留充足发展空间,打造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简而言之就是要有底线、设边界、留空间、可试错。

日前,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妍透露,今年3月首批6个项目已经“入箱”,第一批项目以持牌金融机构为主,聚焦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涵盖数字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等应用场景。当前,北京市正组织开展第二批试点项目。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此前发布的公告显示,在项目申报条件方面,第二批项目申报必须具有“业务普惠性”“技术创新性”“风险可控性”“需监管支持”等特点。

“金融科技监管已经历从严监管、控风险、定规矩,到做规划、定目标的鼓励阶段。”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如今金融科技“监管沙箱”扩大试点范围的条件逐渐成熟,因此央行选取几个在金融科技发展环境比较好的区域扩大试点。

那么,为何此次试点范围扩大,花落上海、深圳等6个城市?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主任孙扬表示,由于深圳、雄安和苏州均为数字货币试点市(区),选择这3个市(区)试点,或是为了将数字货币试点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覆盖之下;另一方面,上海、杭州、重庆是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重心区域,既有大量金融科技公司,也有广泛普惠金融应用场景,利用开展“监管沙盒”工作。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