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历遍人间的悲欢与挣扎 近200尊龙门石窟造像流失海外
日期:[2020-05-17]  版次:[A11]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古阳洞高树龛佛头像

■高树造像题记(拓片)

■舒像座菩萨像

■摩诃迦叶罗汉像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虔诚与亵渎、施予与贪婪,正如伊洛河与黄河的交汇,前者清,后者浊,泾渭分明却又肌肤贴近。伊水两岸沉默不语的万千佛像,看尽这人间的悲欢和挣扎。

龙门石窟以雕刻之精美、体量之庞大而闻名于世,由此伴随的是长达数十年的偷盗。据1965年文化部统计,龙门被盗痕迹就多达780多处。

而当笔者翻阅相关资料的时候,感动的是历代文物保护者和研究者的奋不顾身。一位65岁的老先生,打着手电、攀着木架,在11米高窟壁上整整找了10天,只为能找回佛像原来的“家”。

“家人”执着如斯。

65岁陈哲敬,飞赴龙门寻真身

昔,有龙门西山古阳洞高树龛主尊,佛首,被盗凿流失。

据广东省博物馆的相关介绍,这尊古阳洞高树龛佛头像,是北魏后期龙门佛像造像艺术“秀骨清像”的优秀范例,头饰波状高髻,眉间有白毫相,脸型修长,五官清秀,左胸残存的衣服,有一点斜披袈裟的痕迹。高树龛是古阳洞北(左)壁上层著名的杨大眼龛上方一列小型龛中的一个,该佛头像是该列小龛中现知存世唯一的一件。

高树龛于北魏景明三年(502年)完成,左侧“造像记”为《龙门二十品》之一,是魏碑中的佼佼者。

佛头像于20世纪初被盗,先运往法国,后流落比利时,于1991年由美籍华人陈哲敬收藏。1992年经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龙门石窟研究院有关专家鉴定,确认为古阳洞北壁高树龛主尊的头部。

“该佛头像回归的经历颇有传奇性。1991年,美籍华裔、好莱坞明星蜡像馆雕塑师陈哲敬在一次偶然机会中看到了这尊佛头像,便想起40多年前,他见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所藏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时的震撼,感觉此佛头像与龙门石窟联系密切,便将相关照片寄给中央美术学院专家汤池,汤池看到照片激动地说:‘这非龙门石窟古阳洞莫属。’”

“飞赴龙门寻真身,当时65岁老人陈哲敬,与当时龙门石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一起拿着照片、打着手电、攀着木架,在11米高窟壁上整整找了10天,终于找到这尊佛像的袈裟与照片上佛头像残存衣纹吻合,再用电脑一合成,身首对接天衣无缝!去国近百年后,第一次,佛头像找到了家。2004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由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征集回国。” 广东省博物馆相关资料如是介绍。

8件龙门石窟外流文物“回家”

龙门石窟研究院石窟研究中心主任路伟,在接受新快报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透露,20世纪上半叶,龙门石窟遭到了极为惨烈的盗凿破坏,龙门石窟研究院多年来对流失文物进行了持续调查研究,目前可知流失海外的龙门石窟造像近200尊。

路伟进一步详细介绍了文物统计的相关详情:“上世纪60年代,我们石窟研究所的专家联合各方专家做了一个调查,龙门石窟现场盗凿的残件,有七百多处。上世纪90年代我们研究所的专家也继续做了调查,出版了《龙门流散雕像集》,书内搜集到流失到国外的龙门文物有五十多件。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数据也是动态调整的,从60年代以来我们一直在做这个工作,建立数据库,成立相关统计研究小组。根据近年来我们的调查发现,到目前,可知流失到海外的有近200件,未来这个数据还会增加。造像的去向,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瑞士和加拿大等地,公私收藏的都有,以大型美术馆、博物馆居多,以美、日两国收藏较多。此外,中国的台湾和香港也有收藏。”

2001年4月,加拿大国家美术馆无偿归还了龙门看经寺窟摩诃迦叶尊者半身像及所持莲花。2005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的积极努力,流失海外80余载的七件龙门文物回归故土。也就是,迄今为止,已有八件龙门石窟外流文物“回家”。

悉数亮相粤博“魏唐佛光”文物展

这八件各富传奇的龙门石窟回流精品文物,于2020年4月-8月,在广东省博物馆“魏唐佛光——龙门石窟精品文物展”上与广大观众见面。这也是该展览的一大亮点。

据悉,最早一件是如上所述2001年“回归”的摩诃迦叶,并由此开启了龙门石窟流失造像的回归序幕。另外7件,在2004年至2005年,由国家文物局下属的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利用“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从海外分两批征集回国:第一批是美籍华人陈哲敬先生个人收藏的5件造像,分别是古阳洞高树龛佛头像、火顶洞观音菩萨头像、菩萨头像、唐代佛头像、唐代前期飞天造像;第二批是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征集的两件龙门石窟唐代造像,即佛头像、天王头像。

这8件石刻佛像属于中国造型艺术极盛时期的优秀作品,展现了北魏、唐代典型的皇家石窟寺造像艺术风范,是龙门石窟造像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批石刻佛像的回归,对恢复龙门石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这8件文物还曾在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中展出。

展览精品文物

舒像座菩萨像

一级文物

时代:唐

材质:石灰岩质

尺寸:高86.5厘米,宽44厘米,厚45厘米

该造像出土于龙门唐代奉先寺遗址,从头顶到台座为同一石材雕成,腰部及左壁有部分残损。头顶高髻、髻正面刻净水瓶,额发丰厚,细密成绺,垂发披肩。目光下视,嘴唇抿紧,唇线起伏中流露威严之态,颈部阴刻凹弧线,脸颊丰满圆润。腰部细窄而匀称自然,空间感表现得极为紧凑。帔帛披挂双肩,项饰华丽,璎珞在胸前垂下于腹前相交,斜披络腋,腰束大裙。右手向下抚于右膝上、左臂残,盘左腿,舒右腿,半跏趺坐于束腰莲花座上。垂下的右足残缺,宽大、轻薄的裙裾覆盖台座,衣纹简练而有序。这是一件把理想与写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优秀作品,制作于盛唐时期。根据髻上宝瓶判断,此像有可能是与观音相对的大势至菩萨,共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

摩诃迦叶罗汉像

(龙门石窟通过国际合作渠道回归的第一件流失珍贵文物)

一级文物

时代:唐

材质:石灰岩质

尺寸:高85厘米,宽56厘米

原处于龙门东山看经寺中,后被盗走,2001年回归龙门。看经寺是龙门东山最大的洞窟,也是唐代重要洞窟之一,环洞窟四周壁角,浮雕罗汉像,现存者有29躯,每尊高约1.8米,皆身着袈裟、足穿云履,神态刻画细致入微而又富于变化,是唐代最精美的罗汉群像,也是中国石窟中最大的罗汉群像。经过长期人为与自然的损害,大部分都已残缺。

迦叶罗汉像在1936年-1940年间被盗,收藏家赫尔曼·维利先生是它的第二个拥有者。赫尔曼·维利先生于1978年捐赠给加拿大国家美术馆。2001年加拿大国家美术馆发现这件雕塑很可能是龙门石窟被盗的迦叶尊者,确认后决定将其无偿送还中国。这也是龙门石窟通过国际合作渠道回归的第一件流失珍贵文物,这是根据1970年巴黎公约《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中的相关规定,“凡是缔约国都要遵守其相应的条款,有义务被要求归还非法进口非法转让,并已确认原属地的人类文化财产”。

(本版相关图文资料由龙门石窟研究院和广东省博物馆提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