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他见证了学校中考上线生由38人变成102人
日期:[2020-05-17]  版次:[A02]   版名:[重点]   字体:【
■家长会上,彭奕祥上台发言。

“三支一扶” 人物风采

乡村教师彭奕祥:

2011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的彭奕祥到衡阳当起了村干部。在基层的两年时间里,他感慨:“农村的教育太欠缺了!”于是两年村干部的任期结束后,师范专业的他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惠州,投身基层教育,而这一待就是七年。

七年时间里,他见证了学校的荒草地变成塑胶跑道,见证了由于学校各方面条件的变好而带来的教师流动率逐年下降,更用自己的努力见证了学校中考上线(考上高中)人数由38人变成102人。

■采写:新快报记者 罗清峣

■图片:受访者提供

决心用微薄之力助农村教育发展

彭奕祥是惠州惠阳人,2011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的他去到湖南省衡阳市当村干部,两年任期满了之后,他回到了家乡惠州参加“三支一扶”项目。

而让他作出这个选择源于其走基层期间看到的现象,“孩子们都很辛苦,那么小就要住校或者每天走很多路去上学”,彭奕祥略带深沉地回忆起那段时光。他在当时走访了很多村庄,大量人口流向城市,导致许多村庄学校的学生很少,最后只能合并,“这里的教育真的很欠缺。”

该如何是好啊?彭奕祥思考了好一段时间,决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两年基层工作的期限满了之后, 2013年,彭奕祥又参加了“三支一扶”的项目,大学师范专业毕业的他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归自己的老本行,当起了一名老师。

将近七年的时间过去了,彭奕祥却还清晰地记得刚到约场中学的情景。“连我这个本地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在哪里!”他回忆道,当时坐了很久的车,却发现自己“越走越偏,全是荒地,在一条省道还要往里面才能看到现在的约场中学。”

七年间学校的荒草地变塑胶跑道

两年后的“三支一扶”项目到期后,彭奕祥又参加了惠阳的统一招考,成为了正编教师,回到了约场中学。约场中学就像是彭奕祥的孩子,他看着“他”一步步“长大”,一步步变好。

将近七年的时间里,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开始来的时候,学校连塑胶跑道都没有,那时学生一跑完步都是灰尘满天。”接着全国各地“教育创强”,2016年时,学校有了新的塑胶跑道。除此之外,学校还建起了 “棋艺园”,园内有钢琴造型的水池和大的棋盘,是学生课间玩耍的好去处。

除此之外,如电脑等硬件教学设备多了,学校周边的路况变好了,旁边矿场被整治了,环境变好了……彭奕祥如数家珍地一一道来学校七年间的改变。

改变可不止这些,彭奕祥告诉新快报记者,刚来时,学校教师的流动率非常高,“留不住人”。随着学校教学环境和周围环境的变好,教师的流动率已经降低至个位数。

一步步提升自己教育专业水平

“又活生生地逼了自己一把,终于可以睡了!”凌晨两点,刚备完课的彭奕祥在朋友圈发到,而这种塞得很满的行程是他的常态。他给记者列举了复学第一周他一天的时间表,6:00起床,6:30到校门口做好防疫检查工作,接着上课、备课、开会和老师学生沟通……晚上检查内宿生的情况,差不多晚上10时50分可以巡查完最后一遍学生情况。

彭奕祥2013年刚到约场中学时,中考上线人数为38人,2017年起他开始担任九年级级组长,且同时担任生物和化学的任课老师。 2018年中考上线生突破70人,2019年的数字变成了102人。此外,他个人还获得了众多奖项,例如惠州市2017年初中生物教师能力大赛笔试一等奖、广东省中学生物教学设计与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等等。

彭奕祥表示,一步一步走来,获得这么多成绩,并非一蹴而就。“刚进校的那两年对选择怎么样的教学方法很困扰。”彭奕祥慢慢摸索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和理解重点难点的方法。他不停地到镇上的优秀中学听课,像海绵一样不停吸收着知识,再把所吸收的浇灌给学生。

慢慢地,彭奕祥发现自己到了瓶颈期,于是他进一步打开眼界,去寻求突破。“我参加了更大型的比赛,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对我专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也是在那时,彭奕祥开始做课题研究和论文的撰写,并获得许多奖项。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