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基层治理的 “道”与“术”
日期:[2020-05-18]  版次:[A06]   版名:[广州区势最关注]   字体:【

■冯树盛

“道”是价值观和理念,“术”是方法、方式是实现价值目标的路径。没有“术”,“道”将流于迂阔;没有“道”的指引,“术”可能走偏,甚至走入死胡同。治世大致是这样的道理,治理公司如此,治理社区也不例外。

源远流长的民本理念,在天园街的管理者那里,内化于心,付之于行。为人民服务之宗旨,也在其中。即使短短走访,也可管窥天园街“共建共治共享”的实践。

一曰“党建引领”。这四字的关键在落实,在“事上练”,在知行合一,空头理论没有市场。支部建在网格上,就是要支部在网格上发挥带头作用、引领作用、堡垒作用。我党历史上,支部建到连队上,就是要连队上的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公众之间横向联系还远远不足的现实中,网格支部牵个头,可以打通多个环节,增进公众合作。尤其是遇到像社区防控疫情这类事情,更需要基层有能力有威信的组织或人物来牵头。这是社区治理的关键一步。

二曰“共建共治”。治理基层社区的事,说到底就是管理众人的事。没有公众参与,管理者三头六臂也只能徒呼奈何;没有公众的配合,管理起来就事倍功半,行政效能大打折扣。因此,共建共治实为基层治理之要诀。像报道提及的老人被嬉闹犬只惊吓摔倒,需讲情、讲理、讲法,处理起来远非那么简单。好在社区有一套协调机制,驻点律师、专区民警、业委会主任等相关人员发挥作用,终得调解成功。此事道出一个理:共建共治需要制度安排。有合适制度安排,才可能将沟通成本降低,化解社会矛盾。社区中诸多服务事宜也当作如是观。

基层治理直接与公众打交道,直接处理利益关系,殊非易事,也非办公室里“三拍”就可大功告成的。善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天园街的基层治理实践看,已经形成一些可资参考的案例、一些行之有效的机制。

放宽视野,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格局和先行示范区的使命角度看,广州社会治理现代化意义重大,而其生动的实践,将来自于各区街实践探索。对此,我们充满期待,并将继续报道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的样本。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