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
日期:[2020-05-24]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出土的龙山时期玉冠饰残片。新华社发

■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鸟瞰图(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河南淮阳平粮台遗址出土的陶碗。 新华社发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出土的冶铜工具(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二里头时期的木炭窑

■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出土的玉料(拼版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按年代早晚排序)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整理

(本版图文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中国文物报,文博中国,人民网,新华社。)

4

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

最早的城市“中轴线”

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项目负责人:秦岭、曹艳朋

平粮台城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大连乡大朱庄村西南,1980年由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发现并发掘,是中国最早确认的新石器时代城址之一,曾激发了中国考古学界关于早期城市与文明起源等问题的热烈讨论。

该城址是国内最早发现并确认的史前城址之一,此次发掘,进一步确认了城址严整规划的方正格局,尤其是位于城址中轴线上的道路,是目前国内经考古发掘确认的最早的城市“中轴线”,城内的高台式排房建筑也以“中轴线”为依据进行规划设计。

人们在遗址还发现了完整的早期城市排水系统,是国内首见。龙山道路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车辙,将车(可能是双轮车)的起源提早到龙山时代,并与大时代背景下的东西文化交流相吻合,意义重大。

经打破道路遗迹堆积物中有机质样品的碳十四年代测定,这些车辙痕迹的绝对年代不晚于距今4200年。这很可能是我国年代最早的“双轮车”车辙痕迹,与二里头遗址发现的车辙相比,将我国用车的起源至少提前了500年。

吸睛残片的创意源头

平粮台最吸睛的遗物是南城门附近道路垫土中发现的一件玉雕镂空神像残片和排房室外堆积中1件刻画有复杂兽面纹的日常陶钵。这样的神像是后石家河文化最典型的玉器,西朱封和陶寺大墓中仅各出1件,初创之地应为江汉。日常陶钵线刻兽面则为海岱龙山文化玉锛精细线刻的“民间版本”。它们的创意源头都是良渚文化代表天极的獠牙神兽,是上述良渚解体余波所及的新证据:实际上,陶钵上的刻画图像与澄湖遗址采集良渚时期陶钵上的颇为神似。日常器物上的涂鸦表明虽然沟通天地的权力已经被拥有玉制神器的社会上层独占,但与之相关的信仰和神话传说已经深入人心。

——李新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专家:平粮台考古成果

将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

据新华社电 刚刚获评中国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内,一条距今4200年左右、宽约6至7米、贯通南北的“中轴”大道引发学界关注。

专家认为,这条大道实证了中国古代城市布局中的中轴线规划拥有4000余年的历史,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提供重要考古依据,为追溯中国古代城市形制布局的内涵与特征找到新的坐标。

北京中轴线是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汇集了北京城建筑的精髓,2012年9月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5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

“青铜时代”的起源

发掘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戴向明

西吴壁遗址的发掘,首次在中原地区揭示出已知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专业化水平最高的夏商冶铜遗址,弥补了从铜矿开采到集中铸造之间所缺失的冶炼环节,填补了中国冶金考古的一个重要空白。

西吴壁遗址位于山西绛县古绛镇西吴壁村南,面积110万平方米,兼有仰韶、庙底沟二期、龙山、二里头、二里岗及周、汉、宋等时期遗存,其中以二里头与二里岗文化时期的冶铜遗存最丰富和最具特色。

碳十四年代测定结果显示,西吴壁二里头、二里岗文化时期的年代集中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至公元前1200余年之间,主体落在夏代晚期和商代早期。

科技检测可知西吴壁遗址冶铜作坊的产品为纯铜,说明该遗址是一处以冶炼纯铜为主,兼可制作小型工具的聚落。这是学界首次在邻近夏商王朝的腹心地带发掘专业冶铜遗址,具有重要学术意义。为深入探索早期冶铜手工业技术及生产方式,乃至探索夏商王朝的崛起与控制、开发、利用铜这种战略资源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6

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

揭秘“玉石之路”踪迹

发掘单位: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陈国科

旱峡玉矿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透闪石玉矿遗址,也是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早期玉矿遗址调查、发掘的重要发现,其与马鬃山径保尔草场玉矿、寒窑子玉矿遗址的发现,证实了自公元前两千纪初至公元前后河西走廊西部地区的玉料开采活动,对了解中国西部地区玉料来源、开采玉矿的族群、玉矿采集群体的聚落形态、早晚不同时期玉矿开采者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该遗址位于敦煌市东南三危山后山,西北距敦煌市约68千米。遗址东西约3000米、南北约1000米,面积约3平方千米。遗址直观呈现了自西城驿文化、齐家文化时期至骟马文化晚期、西汉早期这近2000年间甘肃西部地区透闪石玉料开采、利用的景象。

科学检测分析显示,山西下靳遗址的玉器玉料来自于敦煌旱峡玉矿,径保尔草场玉矿是徐州狮子山玉器玉料矿源之一。一系列的证据表明,甘肃地区的透闪石玉料很早就进入到甘肃以东及周边区域,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它为深入认识早期“西玉东输”及“玉石之路”的形成,探讨中国西北地区古代文化与中原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关系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同时,也为寻找河西走廊北山及祁连山两地软玉成矿带提供了证据,为寻找可能存在年代更早的玉矿遗址提供了线索。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