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一季度600项目齐齐亮相 新基建激发老城新活力(2)
日期:[2020-05-24]  版次:[A07]   版名:[2020全国两会]   字体:【
■广州市黄埔区图书馆内,智能巡逻机器人正在执勤。

时序

广州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体“加速”

●3月9日

南沙区举办“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2020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签约及集中开工动员活动”,共开工29个项目,总投资459.72亿元,签约30个项目,总投资1158.91亿元。

增城区举办2020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投产动工活动,共有87个项目签约、投产、动工,其中,集中签约项目28项,总投资约634亿元;宣布竣工投产(或营业)项目25项,达产后预计年产值(或营业收入)1078亿元;集中动工项目34项,总投资约1006亿元。

●3月10日

番禺区举办重点项目集中动工活动,46个重点项目集中动工,涉及现代服务业、制造业、生态农业、民生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总投资约520亿元。2020年,番禺区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60个,本年度计划投资超470亿元。

●3月11日

从化区举行2020年重点产业项目签约及动工活动,共28个,涵盖了5G产业、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能源、科技农业、休闲旅游、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投资总额达457亿元的重点产业项目当天签约齐齐动工。

●3月13日

越秀区组织召开 2020 年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复工开工推进会,越秀59个重点项目复工率达100%,总投资289亿元。

●3月17日

花都区举行2020年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及动工活动专场新闻通气会。本次活动共有签约项目30个,动工项目19个,投资总额达640亿元,预计产值达1107亿元。

●3月26日

荔湾区举办2020年重点项目建设大会暨集中动工仪式,22个重点项目参与集中动工,建设总投资191亿元,涉及“一带两区”产业项目、生态环保类、社会民生类、城市更新类、基础设施类等各类项目。

白云区举行2020年攻城拔寨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动工、建成活动,其中集中签约的10个化妆品产业项目总投资28亿元,预计达产年产值超100亿元;集中动工的40个攻城拔寨重点项目总投资达1135亿元,预计可形成当年固定资产投资467亿元;15个集中建成的攻城拔寨重点项目总投资257亿元。

●3月29日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举行2020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投试产暨全面加快推进新基建活动。以新基建、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项目为主的24个重点项目,通过5G云端直播同时投试产,预计达产产值(营业收入)1172亿元。

●3月31日

广州市以海珠区为主会场举行全面加快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动员活动。其中,位于海珠区的琶洲核心片区共有66个项目参与活动开启新篇章,总投资1446亿元。

天河分会场在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举行,此次参加活动的签署入驻协议项目26个,总投资680亿元;开业项目18个,总投资112亿元;新开工项目21个,总投资431亿元;全部项目总投资1223亿元,达产后,预计营业总收入约为3200亿元。

番禺区分会场入驻、开业、开工项目共 49 个,合计总投资约1400亿元,全部项目达产后,预计总营业收入约为1600亿元。当天签署入驻协议项目14个,总投资741亿元;开业项目5个,总投资190亿元;新开工项目30个,总投资408亿元。

黄埔区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33个项目动工、24个项目签约、6个项目开业,覆盖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与先进制造业领域,合计总投资达到1830亿元,预计达产产值和营收超3000亿元。

●5月8日

广州举行“数字基建 云聚广州”首批数字新基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和揭牌活动,活动主会场设在天河区,还有黄埔区和南沙区两个分会场,签约总计73个项目,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涵盖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智能充电桩等数字新基建重点项目。

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佳都集团董事长、佳都科技CEO刘伟:

新技术要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

刘伟认为,作为以人工智能、轨道交通、5G为代表的“新基建”能力,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高技术领域的飞跃和超越。

作为人工智能行业的从业者,他建议在新基建领域,需要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不同的行业进行深度整合。“在这点上,广州是有优势的。”他解释,以医疗行业为例,广州拥有华南地区最顶级的医疗资源、救治实力和科研实力。人工智能与医疗结合形成AI医疗产品,只有技术是不行的,还要落地场景、医疗专家及历史医疗数据来训练人工智能。所以这么看起来,未来不管是发展新基建还是数字经济,广州都是非常有优势的,应把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起来。

广电运通党委书记、执行总经理陈建良:

建议以智慧城市为“新基建”基础建设抓手

在广电运通党委书记、执行总经理陈建良看来,广州在发展数字新基建、新经济上有着明显的基础优势,电子信息制造业全国领先,拥有全省唯一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也在加速,这给“新基建”发展提供了优质土壤。

“广州目前正在建设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城市如何将信息更高效利用起来,如车辆调度、社区管理、物流配送,以后如何利用万物互联加上大数据处理达到更好的效果,这是需要考虑的,这就离不开新基建的建设。”陈建良表示。

为此,他建议,以智慧城市为“新基建”基础建设抓手,持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一方面是打通数据壁垒,积极推进数字经济跨界融合发展,让人们享受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是搭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在城市的公共安全、金融、交通、政务、文旅、医疗等场景做数字化融合及精细化管理,改善城市治理水平,提高人们幸福感。

政策

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3月29日,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推出《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 广州高新区加快“新基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十条》,以“新基建”为抓手,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样板,这是全国首个区县级“新基建”产业政策。

该政策提出,重奖“新基建”高端项目和人才。比如对新引进的全球顶尖数字技术企业,最高按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5%分阶段给予奖励,单个项目奖励总额最高5亿元。政策同时强化“新基建”底层技术支撑,计划3年投入1亿元,培育一批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CPU芯片、AI芯片、流版签软件、网络安全软硬件领军企业。

4月9日,广州市政府正式印发《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22条”),基于构建数字经济生态体系视角,提出“1个目标”即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3个定位”即粤港澳数字要素流通试验田、全国数字核心技术策源地、全球数字产业变革新标杆。

在对“22条”政策解读中,广州市发改委表示,广州将加速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未来3年,广州区域智慧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同时,针对堵点问题,就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和传统制造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等方面提出具体奖励政策,加速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