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曾海亮: 用画笔展示时代风貌,是画家的社会责任
日期:[2020-05-31]  版次:[A13]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番禺长卷》(局部)

■《番禺长卷》(局部)

■曾海亮直播教学

曾海亮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番禺区美术家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番禺区市桥书画研究会会长。获番禺区“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称号,国画作品《绿+黑+白》被深圳画院收藏。《深山净土》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收藏。2019年创作《番禺长卷》,现陈列于番禺区政务服务中心。

■收藏周刊记者 陈福香

雨后的空气中透着丝丝清凉,离曾海亮工作室不远处的光明大桥上人来车往,热闹而有序。远远望去,江面朦胧的气息犹如一幅水墨画。

去年7月,曾海亮率队创作的《番禺长卷》经放大后悬挂于番禺区政务服中心,这是广州最大的区级政府服务中心,每天人流多达三万人,这幅气势恢宏的长卷展示了古代和现代番禺,从古代番禺的丝绸之路开始,到现代的“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长卷给大众展示了番禺2000多年来的风貌。据悉,该作品从构思到创作完成,历时一年多。原作长达76米,这是截止到目前为止,描绘番禺最全面的中国画长卷。曾海亮表示:“作为一名中国画画家,长卷基本上涵盖了中国画里面的所有技法和材料。而用画笔记录本土历史,是画家的社会责任。”

对话

曾海亮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番禺区美术家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番禺区市桥书画研究会会长。获番禺区“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称号,国画作品《绿+黑+白》被深圳画院收藏。《深山净土》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收藏。2019年创作《番禺长卷》,现陈列于番禺区政务服务中心。

长卷涵盖番禺2000多年历史

收藏周刊:萌发《番禺长卷》创作的初衷是什么?创作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曾海亮:番禺区政务服务中心新大楼在去年7月落成启用,他们需要一幅反映番禺风貌的画卷,希望由一个番禺本地的画家去创作,而我刚好符合这方面的条件。创作思路是展现古番禺的面貌,从传说中的番山禺山开始,由一艘古帆船标志着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启航站,那是番禺古城和古番禺最大的贸易港口“扶胥港”,我们可以在画卷中感受到番禺当时的繁荣景象。而番禺目前是“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所以在现代卷的番禺中则展示了番禺的四大产业。

收藏周刊:古番禺的创作素材主要来自于哪里?

曾海亮:古番禺卷的内容确实比较难找到素材,我走访了博物馆,南越王墓、图书馆等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及反映当时建筑图案的资料,还走访历史学家和相关的专家。比如画卷展示的番禺古城和古番禺最大的贸易港口“扶胥港”,画卷呈现的是汉代时期的建筑,而番禺历史长达2000多年,所以画卷呈现了古代番禺和现代番禺两大部分。

收藏周刊:岭南建筑是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番禺长卷》中如何体现?

曾海亮:“先有番禺,后有广州”为大众所熟知,它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是千年商都的始发站。岭南建筑在那之后也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一个尤为著名的是沙湾古镇,她始建于南宋时期,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另外还有宝墨园,始建于清末年间,是集清官文化、岭南园林艺术、岭南古建筑、珠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的园林景区。番禺余荫山房更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三大流派之一的岭南派代表作,她始建于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距今150余年,是岭南四大园林中最袖珍的一座,所以整座园林结构精巧、移步换景、缩龙成寸,以小巧玲珑的独特风格而著称于世,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之作。

收藏周刊:作为广府文化的发源地,番禺有很多著名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长卷涵盖了哪些内容?

曾海亮:随着历史的发展,番禺在很早就建造了有岭南特色的建筑物,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物资丰富,是珠三角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岭南耕读文化的发源地。文昌塔、广东音乐馆、留耕堂、飘色和鳌鱼等都是保留着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为主的岭南文化,见证着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的长盛不衰。上世纪30年代,沙湾“何氏三杰”创作出广东音乐史上的百年经典《赛龙夺锦》《雨打芭蕉》等,至今在广东茶楼或公园私伙局,仍成绕梁之音,所以长卷亦创作了广东音乐馆;与此同时,飘色作为沙湾最重要的民间文化,我在上面创作了数千个人物,以此体现飘色的文化精髓。所以在整个画卷中,我用了比较大的篇幅去描绘沙湾古镇。

创作难度在于表现现代建筑

收藏周刊:长卷中有一半的笔墨来表现现代番禺,在具体的创作上,用中国画表现现代建筑,有哪些难度?

曾海亮:确实,古代番禺的创作很适合用中国画来表达,而在描绘现代番禺的自然景观方面也没有太大难度,最难的在于怎么表现现代建筑。比如大理石、铝合金、玻璃幕墙、成片的高楼大厦,楼群之间的距离、空间的构成等等。在整个创作中,我除了采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之外,还借鉴了我之前学习建筑设计的环视法,比如莲花山和市桥,一边是山,一边建筑,如何将两者合理呈现,我尝试将整个区域从高空往下俯视,看成一个圆形,采用云、路、桥、树木等元素作为过渡,将他们连接起来,而在表现现代番禺方面,则更多采用重彩,以此表现现代城市的五彩缤纷。

收藏周刊:身为番禺本土画家,您对番禺有着深厚的感情,长卷创作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曾海亮:首先我觉得很幸运,有这个机会用画笔记录本土历史,我觉得这是画家的社会责任,《番禺长卷》可以说是我历史性的代表作。我们一直说广州是岭南画派的发源地,而番禺才是岭南画派真正的发源地,我身为本土的画家,受到前辈的熏陶,受到了很大的激励,自从创作了长卷之后,我的体会是,画家不能只沉浸于一山一水,画家生活的水土才是最好的素材,这才最能直接表达画家的内心。同时,我希望这幅画可以成为番禺的历史地图,成为大家了解番禺的重要参考资料。

收藏周刊:长卷创作有没有留下一些遗憾?

曾海亮:有,考虑到这幅画是悬挂在政务服务中心,面向的是大众,而番禺也是“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所以在现代卷中侧重表现了番禺的各个旅游景区和产业。我意向中想要更多表达番禺作为鱼米之乡的特色,村庄、田园风光少了一些。另外,关于交通的内容也略为欠缺。

收藏周刊:未来有哪些较大的创作计划?

曾海亮:通过这次长卷创作,我对番禺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计划之后将挖掘更多番禺的历史文化,如几千年历史的民间工艺石桥,饮食文化、民族文化飘色、龙船。

收藏周刊:您的长卷后来还加上了声音和动画,活起来的画卷有另一番韵味,听说您在疫情期间还给书画爱好者直播教学?

曾海亮:受疫情的影响,我的学生和一些书画爱好者不能正常上课,为了不耽误大家的学习兴趣,我从一个不爱玩手机的人也学起了直播,希望能在直播的平台上,让所有书画爱好者,都能学习到传统的文化艺术,让大家对书画的热情不会因疫情而减弱。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