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杨永权:工笔画贵不在工而在意
日期:[2020-05-31]  版次:[A12]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秋塘逸趣图

■安逸

■居高声自远

杨永权 1963年生,广州人,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园林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州羊城书法研究会副会长、广州书画专修学院副教授。

前不久,画家杨永权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在美术界,杨永权的工笔花鸟作品同样引人注目。“咏广州精神—杨永权工笔精品展”将于6月1日开始在万木草堂举行。杨永权是岭南画坛近年迅速成长起来的工笔画家,先后得到任斌强、苏百钧、马文西、陈文光等多位卓有成就的工笔重彩画家的悉心指导。他在接受收藏周刊采访,谈及工笔画创作时认为,“工笔画‘贵’在‘意’,精髓是优美的线条,时代的观念、形式的多样以及画面的效果,都是工笔画思考的‘意’。”

杨永权

1963年生,广州人,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园林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州羊城书法研究会副会长、广州书画专修学院副教授。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从细求精是一贯的创作要求

收藏周刊:这时候办展,回想工笔画的创作之路,也有数十年,您会如何总结这个阶段的工笔画?

杨永权:今年我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是大家对我工作的一种认可。我是画工笔画的,从细求精是一贯的创作要求,这种要求,恰是艺术界对工匠精神的一种很好的诠释。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逐渐走向成熟。一代代的工笔画家均在承传与变化中,使用“尽其精微”的创作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我学习研究中国工笔花鸟画已有30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我大都取材岭南花木,强调岭南特色。同时,在格局气韵上追求宋画的沉静雅致,在学习宋画的时候,更多融入自己的审美愿望,融入自身感受,融入其自身个性,用自己对自然独特的视角诠释了景情交融的画面之美。在学习生涯中,曾经也学习了重彩画、漆画,也创作了大量作品,也曾入选全国展览,最后仍继续醉心于工笔花鸟画领域,不过,了解重彩画材与学习重彩画技法这段经历给我的创作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极大地开拓了我的眼界与表现空间,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画路,丰富自己对传统的认识。

收藏周刊:在工笔画创作上,您目前在解决哪些问题?

杨永权: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作品的构图,构图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是代表一个画家的本色,在当代的多元化发展中,很多画家都在寻求突破与创新,希望能够保留传统的创作技法并将时代进步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去,但真正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往往是具有朴素感和韵律感,只有新颖的构图,才能吸引人的视觉,给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期待达到更自由、更深刻、更丰富的艺术表现

收藏周刊:有人用工整、工细、精工等来衡量工笔画,但显然这样的评价方式是片面的,您认为工笔画“贵”在哪里?工笔画的精髓是什么?

杨永权:古代工笔画以“精细工整、金碧辉映”的重彩艺术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兴盛辉煌的气派。而现代工笔画则是以承传为基础不断变革中发展起来的。近代中国岭南画派的创始人居廉、居巢就是吸收各家之长,写生、写实、写意并重,融会贯通,留下了一批神采绝俗、纤丽典雅的岭南工笔花鸟画,对岭南工笔画的传承与延伸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认为工笔画“贵”不在工而在“意”,精髓是优美的线条,时代的观念、形式的多样以及画面的效果,都是工笔画思考的“意”,而这一系列的表现和内在的支撑,线条功夫是贯穿始终。所以,我在教学当中特别强调线条的功力,要求学生多练多写。

收藏周刊:很多人认为,书法跟写意画关系更大一些,但工笔画不一定,您怎么看工笔画与书法的关系?

杨永权:中国画和书法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两种艺术的表现形式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宝贵财富。在工笔画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白描不只是“描”,而是要“写”,要追求线条的变化和力度,这方面与书法是相通的。一幅好的工笔画,也需要好的题跋,好的题跋可以深化画作的主题,提升画作的意境。我老师任斌强先生在这方面有很高的艺术造诣,这与他有深厚的书法与画画功底有关。

收藏周刊:接下来,您会如何探索工笔画?

杨永权:工笔画只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工笔画的发展与写意画是紧密相连的,相互融合的,工中带意,意中带工。无论是工笔画或写意画,好的作品必须要具有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境、时代的特色,作为一个优秀的画家,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学习、修炼自身、融入生活,必须根植传统、推敲提炼、潜心创作,人生体验诉诸于笔墨,期待达到更自由、更深刻、更丰富的艺术表现。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