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赖少其全集》日前出版 十一卷本演绎他的“与古为新”
日期:[2020-06-14]  版次:[A09]   版名:[收藏周刊·封面]   字体:【
■紫冠花与螺璇草 54×54cm 1986年

■观落日 82×77cm 1992年

■黄山万松图 143×348cm 1980年

■孤云与归鸟 67.7×68cm 1986年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描绘生活之法,不似必矣”。

赖少其先生的创作,在种种进入传统、又自觉出于传统以获取“距离”的征途之中,实现着一次次全新翻覆。

作为20世纪极具个人特色的艺术大家,他不断“与古为新”的探索和成功经验,如今,可以于展厅和文书中纵览。

历时七年成书,七十芳华尽现

2020年5月28日,生命的辉煌——纪念赖少其诞辰105周年暨《赖少其全集》出版文献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一楼赖少其艺术馆举行。其时,适逢赖少其诞辰105周年及逝世20周年,又值《赖少其全集》出版,展览依《全集》序列编排,全面展现这位20世纪艺术大家的瑰奇人生。

展览负责人、广州艺术博物院黎丽明博士向新快报收藏周刊记者介绍,该展览为《赖少其全集》出版的重要系列活动之一。2012年至2018年,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荣宝斋出版社、广州艺术博物院及赖少其亲属密切配合,在全国各处征集赖少其各类作品、文献史料和大批图片,经资料整理和编辑,并邀请学者撰写美术评论,历时七年,全集出版,不日将盛大发行。

《全集》分九类十一卷,包括《山水卷》(一、二、三)《花鸟卷》《版画卷(附录:写生)》《书法卷》《篆刻卷(附录:刻件)》《晚年作品卷》《文献卷》《年谱卷(附录:纪事)》及《私人收藏卷》。其总计各类作品1485件,文献史料数百件(套),各种图片1000余张,专题文章47篇,约25余万字。

赖少其女儿赖晓峰女士表示,此书系统反映了赖少其在多个艺术领域的成就,完整体现了他“近七十年曲折生涯所涉及中国近现代政治和文化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而在这里的贡献之中,他对绘画现代性的探索和超越同时代步伐的前行,给予了我们今天以重要艺术启迪。

从“逆流而上”到“突破重围”

对山水画的现代性探索,是从20世纪绵延至今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赖少其终其一生都在寻求创新和突破,寻求最能展现时代和当下表里的形式。

他年轻时从西学入,却在上世纪50年代,逆“山水画变革传统潮流”,溯古而上,这在时人眼里多少有点不合潮流。然而,这正是赖少其“与古为新”的超前体现和过人胆识。

在与黄宾虹等中国画耆宿的结识之中,在对多年从事的黑白木刻的熟稔里头,捉住冥冥之中被命运安排至安徽的契机,赖少其,从进入传统的那时起,就与“干笔焦墨”实现了彼此互认;并且,他进一步从渐江、戴本孝那里,获得了方块似的山石结构乃至近西方的整体构图模式——在上述种种技法当中,他其实早就在实践如何体现出和传统山水画的“不似”。

简约线条和块状结构等等所营造的“不似”。

他曾在1963年画的《巢湖渔歌·册页之一》中说:“学习传统,先求似,然后求不似,似亦不易,不似更难。生活是源,传统是流。从生活观察传统,能探其源,故知描绘生活之法,不似必矣。余乃在似与不似之间,知路途之遥远也。”

50年代,他逆流而上,寻得干笔焦墨,拉开与自然山水的距离;80年代上半期,再以写生技法和古法的并重,逐步拉开和传统新安一派的距离;至80年代后半期开始的丙寅变法,回到给予他最初西洋美术教育的、如今是当之无愧改革前沿的广州,他进一步用方形构图和绚烂色彩,拉开了与苍茫黄山的距离。

在这种种进入传统又自觉出于传统获取距离的征途之中,他的画作实现了一次次全新的翻覆,最终形成了“铁笔刀魂与主辅块面高度统一的艺术语言”,并在90年代达至笔墨随心、无分古今中西的境界。

链接

薛永年: 赖少其的四点重要启示

他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中国画而言,我想至少有四点。

第一点是求新与求好并举。当代的画家,有的只讲新、不讲好,有的只讲好、不讲新。实际上真正的新,必须以好为尺度;真正的好,又不能与古无异。赖少其恰恰既锐意创新,又高度重视艺术质量,他为此研究生活、研究传统,不断丰富学养,所以他既新且好的作品,表现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了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了中国人审美追求,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

第二点是中法与西法融汇。20世纪以来的画家,在艺术的取向上,大体不是引西润中,就是借古开今。然而,赖少其不是只引西润中,也不是只借古开今,不是只取一端,而是打通中西。他晚年的山水画,既有焦墨干笔不断生发的图式,又有印象派的变化莫测的强烈色彩,不但有传统的散点透视,也使用西方的焦点透视。他善于把中国的笔墨图式与西方的平面构成融为一体,把唐宋青绿设色与西方水粉交互使用,使中国书画笔墨运动中虚实与西方木刻的黑白互为补充。他不在画法上给自己画地为牢,而是从表现视觉感受和精神寄托出发,把几乎不能协调的画法有机地统一起来,还把诗书画印在金石气和力之美上统一起来。

第三点是诗情和画境的结合。赖少其发扬了诗情画意书势印学四结合的传统,而且很到位。他分明看到,诗是语言艺术,画是视觉艺术,书法篆刻本身比画抽象,但书写篆刻的文字又多是诗句文辞,四者的结合是以画的视觉形象在文句诗词的引领下,借助书法的运笔篆刻的布白,实现画外有画、画外有意,在时空的连续和场景的超越中,更充分地寄托感情发挥想象,也启导观者的再创造。

第四点是写生与临摹的交叉。赖少其的中国画写生,是中国式的写生,不定点的、流动的、有选择的写生。他特别注意自己西画出身的薄弱之处,在临摹经典上,下了实实在在的兼收并蓄功夫,开始从新安派的程邃、戴本孝的枯笔焦墨入手,学程的苍茫、戴的枯淡,进一步上追元人,讲求元人变刻画为变化,避免了学西画出身者写实的习惯,学到了中国画的提炼手法。但他还注意到他们都属于“南宗”,感情又是遗民的、幽寂的、出世的、不热烈的,为了适应自己的追求,他又学“北宗”的唐寅,补充浑厚,补充细节刻画,增加生活气息。

赖少其

1915-2000,中国共产党党员,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大师,新兴版画运动创始人之一。

(本版部分图文资料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和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提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