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黎向群:赖少其学金农 得其神采
日期:[2020-06-21]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赖少其 欲佩三尺剑,独弹一张琴赖少其艺术馆供图

■黎向群 漆书《心缘》

■黎向群 著名书法评论家

清中叶,擅隶书者不乏其人,名家辈出,邓石如、伊秉绶、金农的隶书并驾齐驱,鼎足而三。

金农,字冬心,以书画名世,为“扬州八怪”之首。自云:“自《五凤石刻》,下于汉唐八分之流別,心摹手追,私谓得其神骨,不减李潮一字百金也。”其隶书早年取法《史晨》《乙瑛》诸碑,后博取《五凤石刻》《华山》《潘校官》《夏承》诸碑,逐步深化,其风格古朴浑雅,个性鲜明。

冬心晚年研究漆书,在取得汉碑成就的基础上,锐意出新,融入《爨宝子碑》、《天发神籖碑》、简册等的笔情墨趣,结字和用笔以修长开张、横粗竖细为主调,用笔粗细对比强烈,侧锋如刷,峭厉方劲,起收笔见方扁,拙中寓巧;其自制墨汁,墨浓似漆,这些都有悖传统隶书横细竖粗的形体模式,追求一种本真和极致之美,所作漆书,振迅天真,气势夺人,个性风格显得更为强烈,与同时代的隶书大家拉开距离。

郑板桥赠冬心诗云:“乱发团成字,深山凿出诗;不须论骨髓,谁能学其皮。”冬心乃学问深厚的艺术家,其隶书颇具文字学家之韵,画家之趣,书家之法,气格高远。学者倘若不具备广博之学识和深厚之艺术素养,难得其神也。由此可见,冬心漆书,实不易学。

历来学金农成功者并不多见,现当代的赖少其先生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他晚年潜心学冬心漆书,形神兼备,得冬心神采,并有自己的意趣,并有学习心得和见解。他在《晋隶》自序:“余行书学兰亭,正书学金农。后登泰山,为北齐人榜书所撼,拓‘人定胜天’归。游香岛,得‘好大王碑’,习之成册。金陵牛首出王族墓砖出土,始信东晋亦有隶,几疑为漆书,此金农所难以逆料欤?书为心声,演变之迹,可观其书而得消息。”他考证了冬心漆书,源于东晋金陵牛首出王族墓砖,冬心难以逆料的事实。

岭南隶书素有深厚的传统。岭南偏于一隅,虽属中原文化的一脉,明清以前,由于交通不便,与中原文人接触并不多。迨至清中期,自翁方纲、伊秉绶、阮元等人宦游岭南,将先进文化引入岭南,开启了金石考据研究的风气,推动了隶书的发展。陈恭尹、黎简、张锦芳、谢兰生、黄丹书、黄其勤、吕培、潘绍经、彭泰来、刘华东、明炳麟、黄建笎、梁启超、林直勉、胡汉民、吴子复、莫珉府、何绍甲等人都是隶书名家。

我生长在岭南,熏陶其中。近十年,我几乎每天都以《西狭》《衡方》《樊敏》《鲁峻》《华山》《潘校官》《夏承》《乙瑛》《郙阁》诸碑碣摩崖为字课,忠实原碑,追求形质和神采。我们现在见到汉碑摩崖的版本,由于时代久远,有的碑刻漶漫,字口不清,难以辨认,对研习者带来一定的困难。再者,这些碑版的文字,笔画毕竟是镌刻出来的,用毛笔来表现是难以把握,追求的仍然是金石意味。清人的篆隶书法,无论在理论与实践上,成就都能超越前代。邓石如、伊秉绶、金农、吴昌硕等人,尤其在汉隶刀刻笔画的基础上,更多体现了毛笔的书写效果,丰富了隶书的字法和笔墨技巧,为后学提供借鉴。

我的生活习惯,通常在小闲和无聊的时候,品品茗茶,读读诗书,查查资料,写写小文,临临碑帖,喜欢忙里偷闲的一种状态。今年春节前夕,本做好返乡探亲访友的计划,突如其来的疫情,响应政府号召,终止行程,宅家读书写字。有日,读冬心字帖的时候,忽然间有吸收其意蕴的冲动。于是,我找出赖少其作品与金农作一比较,赖老只是学其早期方正一路,而我选取冬心晚年“漆书”大字之作,以其中堂、对联为取法对象,临创了一批作品。我一直认为,研习隶书根本在汉篆隶上,对于研习清人隶书的态度则是学其字法、结字、笔法,关键在笔法和意蕴,而不是以学似为尚。习金农的漆书,旨在追求其骨髓和意态,去深化和丰富我创作篆隶作品的内涵。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