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的文化资源需要创造性地发掘和表达
日期:[2020-06-21]  版次:[A11]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2019年5月18日,“美食丹青——画家笔下的美食专题美术作品展”在广东画院美术馆举行。

李鹏程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州市文联主席、广州市书协主席

■2020年9月29日,“情牵粤港澳 共绘新时代——2019粤港澳大湾区暨穗港澳台青年美术、书法作品展”在广东省文联艺术馆展出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港澳台·海外华人邀请作品展”,于2019年9月7日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开幕

广州市文联主席李鹏程:

美术馆和城市文化的关系,也许就像肉体和灵魂。历史上,广州曾多次扮演着绝地反击、引领风气的关键角色,成为中国文化变革和文化创新的先导。或叫“尝鲜”,广州话“吃头啖汤”。这里曾经是中国现代文学、油画、水彩、动漫、电影等等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流行音乐、城市雕塑以及艺术设计等等的领跑地。必须正视这种尴尬的“文化现象”:为什么广州一直可以成为国家文化发展的报晓雄鸡,但始终无法成长为雄踞国内文化发展的劲旅?“广州本土有太多的文化资源,需要创造性地发掘与表达,让资源变财富,才是广州文化品牌的有效表达”。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一座美术馆拯救一座城市

收藏周刊:在您看来,一个城市的文化要产生更大的影响力,美术馆会是怎样的位置?

李鹏程:好的美术馆是一座城市的眼睛,从中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灵魂。美术馆和城市的关系,也许就像肉体和灵魂。缺少灵魂的肉体,即便美丽动人,终究不过一副空皮囊。美术馆兴旺发达,能够撩起一座城市的荷尔蒙,让城市心神涤荡、容光焕发。

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就是一个例子。20世纪末的西班牙北部小城毕尔巴鄂逐渐没落,1997年落成的“古根海姆美术馆”,不仅让小城毕尔巴鄂一夜成名,而且通过艺术的影响力带动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让这座环境问题严重、工业结构陷入危机的城市,转变为生活、旅游、投资条件俱佳的理想城市。一座美术馆拯救一座城市。

收藏周刊:应该如何让城市文化更具影响力?您认为目前广州文化在影响力方面有哪些优缺点?

李鹏程: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让城市文化更具影响力,首先要有“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作用的认识、文化规律的把握、文化责任的担当。只有“文化自觉”才可能让城市发展引领未来。

可喜的是,广州在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同时,响亮地提出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这是广州决心超越自身发展样态,实现城市内涵的更新与提升的一种宏大气魄。这是全体广州人民的事业,这一事业的成功首先必须诉之于全体广州人民对于广州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没有这一自觉和自信,就不会有行为的合理性结果,也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城市范例的成功。然而,许多实际情况表明,广州离这种自觉和自信还有差距,而这种状况的造成,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复杂原因。

必须正视尴尬的“文化现象”

收藏周刊:广州文化一直有个特点,开始很生猛,但后续总是要不就是北上,要不就逐渐消失,但另一方面,广州又是持续两千多年的商都,持续吸收兼容世界各地的文化,我突然想到一个词,叫“尝鲜”,这是否广州文化的特点之一?

李鹏程:广州就像是中国的脉搏,远离心脏,但有力地跳动着。“生猛而淡定”,是对广州文化精神内核的形象概括。“生猛”从广州传遍大江南北,显现出这座有2200多年历史的老城不断迸发的新活力,这里一直保有文化上的多元和多样的因素,成为最富活力的地方。历史上,广州曾多次扮演着绝地反击、引领风气的关键角色,成为中国文化变革和文化创新的先导。或叫“尝鲜”,广州话“吃头啖汤”。

这里曾经是中国现代文学、油画、水彩、动漫、电影等等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流行音乐、城市雕塑以及艺术设计等等的领跑地。

然而,有多少变革,启动于广州,却每每完成于他地。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先行先试,创造了许多好经验,但理论上的建树却很苍白,这正是文化内生力不足的表现。广州曾经是中国流行音乐的摇篮,第一代中国流行音乐的词曲创作者和歌手大都发迹于广州,但仅几年工夫,他们都北漂了。广州的电影电视曾经以其清新活泼的“广味”红遍大江南北,也没多久,迅速被抛入二、三线的境地。

我们必须正视这种尴尬的“文化现象”。为什么广州一直可以成为国家文化发展的报晓雄鸡,但始终无法成长为雄踞国内文化发展的劲旅?广州文化所具有的包容务实和这种文化所内含着的短视和韧性不足应该是解释这一现象的一个启发。因为它的包容务实,使它容易接纳各种各样新的文化思潮与现象,因为它的短视和韧性不足而缺乏某种对于义理的坚持与固守,而无法为这个新生的文化体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落地生根的空间。这就是问题的症结。然而,长期以来我们都为广州文化所固有的包容与务实而称道,但我们对于其中所蕴含着的另一个方面的因素却基本缺乏应有的自觉,或者没有认真地面对。因此,广州文化发展中“内生力”的先天不足因素一直不能得到有效的弥补。

对广州文化梳理还有太多的空白

收藏周刊:其实,是否有很多人对广州文化持有偏见?我们应该如何深挖,重新梳理广州的文化品牌?如何重塑广州文化品牌?

李鹏程:不论中国还是西方,发达的商业可以造就出令人羡慕的繁荣与富裕,但仅有商业却难以唤起人们对于这种繁荣与富裕发自内心的敬重。这也许就在于“人是文化的存在物”。

真正的文化品牌不是外在的景观,而是内在精神。广州本土有太多的文化资源,需要创造性地发掘与表达,让资源变财富,才是广州文化品牌的有效表达。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古代中原传统文化向岭南的辐射、潜移是同一文明阶段的两种程度不同状态的转化,是量变,是同质的转化,是农业文化内部的转化。而对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在近代向内地的辐射、潜移,则是由农业文化向工业文化的转化,是中国“三千年之大变局”,属于不同文明阶段的跨越,是质变,是质的飞跃。广州作为中国率先走向现代文明的重地,特别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艺术的辉煌开篇,在这方面的深挖、梳理还有太多的空白。一座城市只有将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代代延续,城市文化发展的基石才能得到稳固,广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凝聚力和家园感才能增强。

重塑广州文化品牌,文艺的专才和人才问题是关键。比如,在舞台艺术方面,广州众多创作团体的共同瓶颈是编创能力不足,尤其在创作广州题材方面,如果缺乏对于广州文化,包括广州历史、广州人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民风习俗、语言特点,职业行当、市井风情、城市景观以及本土的音乐与舞蹈等等的深入了解和理解,要创作出地道的体现广州文化特色与韵味的精品力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改善广州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文化地位上的状况,除了要继续保护和呵护广州文化中的包容务实品格外,还要努力持续地改良这里的文化土壤,切实改善全民的文化素养与能力,尤其要千方百计地培养一支热爱和精通本土文化的具有旺盛文化创造力的精英队伍。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