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唯美·微笑(1)
日期:[2020-06-25]  版次:[A06]   版名:[脱贫攻坚印记]   字体:【
●毕节市织金县:订单来了,大山里的苗族绣娘忙活了起来。蜡染刺绣这项非遗文化被称为“指尖上的芭蕾”,充满民族风格的图案在她们的巧手下一代代延续。近年来,在广州市的对口帮扶下,通过直播等新模式,这一技艺迎来新生。



●黔南州惠水县:昔日在山间随意生长、味道酸涩浑身“长刺”的小野果——刺梨,借力广药集团研发生产的刺梨系列产品,如今已成为农户手中的“致富果”。


●黔南州荔波县:在甲良镇甲良村,一根根小小的菌棒正成为当地百姓的“脱贫棒”。通过菌棒培育出来的黑木耳,肉厚,坚韧而有弹性,光泽度高。



●黔南州三都县:有着刺绣“活化石”之称的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水族马尾绣技艺传承人韦应丽于2012年创办了公司,帮助绣娘寻找更多的商机与项目,开拓产品销售市场。

●黔南州都匀市:一块石头,经过提取、研磨、加热等工序,最终成为日常中使用的塑料袋与包装纸箱。不同的是,相较于传统塑料袋,这类石塑包装袋的生产成本更低,且百日内即可自然降解。

贵州毕节与黔南脱贫镜像

多彩贵州,人杰地灵。在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新快报摄影记者通过发现、挖掘、捕捉这个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的微视角,推出“微·扶贫”摄影专题。“微·扶贫”———微,既是微距也是微笑的意思。摄影记者通过一组微距镜头记录了产业扶贫下各种特色扶贫产品的唯美画面,同时通过肖像摄影展现了被帮扶地区老百姓脸上的微笑。两张图片相互呼应形成一组,从一个细微的视角反映了精准扶贫政策下贫困地区人们生活的改变,以及由此产生的幸福感,简单的影像汇聚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

■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摄影报道

01

●毕节市织金县:订单来了,大山里的苗族绣娘忙活了起来。蜡染刺绣这项非遗文化被称为“指尖上的芭蕾”,充满民族风格的图案在她们的巧手下一代代延续。近年来,在广州市的对口帮扶下,通过直播等新模式,这一技艺迎来新生。

02

●黔南州都匀市:一块石头,经过提取、研磨、加热等工序,最终成为日常中使用的塑料袋与包装纸箱。不同的是,相较于传统塑料袋,这类石塑包装袋的生产成本更低,且百日内即可自然降解。

03

●黔南州惠水县:昔日在山间随意生长、味道酸涩浑身“长刺”的小野果——刺梨,借力广药集团研发生产的刺梨系列产品,如今已成为农户手中的“致富果”。

04

●黔南州荔波县:在甲良镇甲良村,一根根小小的菌棒正成为当地百姓的“脱贫棒”。通过菌棒培育出来的黑木耳,肉厚,坚韧而有弹性,光泽度高。

05

●黔南州三都县:有着刺绣“活化石”之称的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水族马尾绣技艺传承人韦应丽于2012年创办了公司,帮助绣娘寻找更多的商机与项目,开拓产品销售市场。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