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奢香古镇的后移民时代,很“广州”(2)
日期:[2020-06-30]  版次:[A09]   版名:[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   字体:【
■大方天河实验学校建成,有3000多个学位迎接包括古镇在内的周边学子。

■在智慧车间三楼有一间珠绣扶贫车间,主要解决文化水平较低的贫困户就业,还有一些是残障人士。

▲“大方天河·科大讯飞”智慧车间更像是一个培训交流中心,贫困户通过培训后即可实现上岗就业。

现年67岁的陈德先和丈夫一起在在珠绣车间工作。

找资源开车间

一套“组合拳”解决就业难题

“在这里工作,我不仅获得了一份可观的收入,也收获了自我认同。”陈娟一手抱着2岁多的女儿,另一只手还在偷空挪动鼠标。

2017年,22岁的陈娟与父母一起,从几十里外的下坝村搬到奢香古镇。窗明几净的两室一厅,并未打消家人的担忧,“没地种,吃什么喝什么?”然而很快,陈娟的母亲找到了一份古镇保洁员的公益岗位,有了稳定收入,一家人的心安定了很多。

婚后,陈娟有了两个孩子,为了照看他们,她没法外出务工。年纪轻轻的她,也很想有一份既能照顾孩子,又能增加收入的工作。

生活的转机,出现在今年3月。因为疫情的影响,大方县扶贫办副主任陈建波(挂职)注意到,很多当地人没法外出务工,家庭收入突然减少。在现实情况下,天大工作组紧急调动资源,联系广州的科技企业,在奢香古镇成立了一个智慧就业车间,将科大讯飞的部分线上智能业务移来古镇。

“奢香古镇作为毕节最大的贫困移民安置点,很多人都面临着就业难题,尤其是在疫情影响就业的三四月间。开办智慧扶贫车间,利用广州企业互联网+的优势,让急需就业的古镇居民实现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有收入的梦想。”陈建波说,工作组申请投入广州帮扶资金20万元用于扶贫车间的装修、购置设备等,今年5月,扶贫车间开张,最多时可容纳近500人实现就业。

事实上,“大方天河·科大讯飞”智慧车间更像是一个培训交流中心,贫困户通过培训后,用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即可实现在家就业。

“我们已完成第一期培训,帮扶25人上岗,陈娟就是其中之一。”扶贫车间负责人杨垚鑫告诉记者,学员的主要工作,是通过人工听辨识别电脑无法精准转换的贵州方言,并将正确的数据提交到后台。语音识别按照完成的时间段来计算收入,完成12条5分钟的语音识别任务,就能得到130元左右的报酬。

找差异设专场

恩爱夫妻结伴上岗绣珠绣

10天培训,陈娟顺利就业。考虑到很多贫困户家中没有电脑,工作组联系了广州的互联网企业,得到一大批二手电脑,贫困户有需要,可以申请借用。“在家就能完成工作,也能照顾到孩子,工作是多有意义的事儿!”陈娟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智慧车间三楼,还有一间珠绣扶贫车间,主要解决文化水平较低、年龄偏大的贫困户就业,其中,还有一些是残障人士。“这是我去年5月份带回来的项目。目前就业人员有125人,其中95%都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杨垚鑫说,珠绣是手工活,一幅一尺的珠绣收入有1000元左右,手快的人一个月能做四幅,车间内所有务工者的平均产能是一月两幅。

67岁的陈德先,2018年底和丈夫一起从大山乡柿树村搬到奢香古镇。“这里很好,生活方便,我们都有低保,吃穿不愁,在家里闲着没事儿,就来珠绣厂接活,有时间就绣,多一份收入多好。”陈德先说话快,干活也快,一针一线,已经上下翻转数次,将一排珠子钉在固定位置。她身边坐着老伴,选颜色、挑珠子、倒水,一刻不闲地为妻子打下手,画面感觉很温暖。

“学员大多没有文化,或身体不便,外出就业几乎没有可能,我们打造差异化的扶贫车间,就是想让更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陈建波说,珠绣车间的外贸订单在疫情期间有所减少,为扩大珠绣的销售渠道,工作队与猎聘合作,发动各地志愿者参与珠绣的推广,尽己所能“拉单”。5月29日,第一批猎聘志愿者从各地赶到大方扶贫车间实地考察,并将所见所感,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出去,“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被自立自强,靠劳动致富的古镇居民所打动;也为竭尽所能,携手大方奔小康的天河扶贫干部而感动。”一位来自成都的志愿者告诉记者,考察之后,有更多志愿者自发加入行动联手开拓珠绣市场,“人多力量大,珠绣的订单正在增多。”

车间员工都知道,他们身后,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坚实力量。绣功一流的杨光兰受工友们委托,用半个月时间,精心绣出一幅“广黔同心”的作品送到扶贫车间,现在,这幅珠绣已成为展品陈列在车间。

“多层次多渠道解决就业难题,针对奢香古镇居民的现状,创新就业模式,让他们从深山‘搬得出’,在新居‘稳得住’,这是对脱贫攻坚成果最有效的巩固。”工作队队长戴维说。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