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留守贫困户如何稳定增收?“农兼商”模式成效显著
日期:[2020-07-06]  版次:[A06]   版名:[时政]   字体:【
■工作队鼓励贫困户兼职创收。

中山市公安局联合帮扶工作队探索稳定脱贫机制

肇庆市德庆县凤村镇匝村村是一个典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村,村里平均每户耕种面积不足两亩。作为省定贫困村,全村有贫困人口56户146人,大多数贫困户都通过外出打工实现了稳定脱贫,但有部分留守贫困户,仅靠种植和打临工来增收,缺乏脱贫稳定性。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如何保障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中山市公安局联合驻村帮扶工作队根据每户情况,通过创业指导和经商理念的灌输,以“农兼商”模式成功帮助留守的11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实现了就近就业、就近创业和就近经营。

■新快报记者 杨升华

另辟蹊径,啃下脱贫“硬骨头”

贫困户陆仲伟家里四口人,妻子身患红斑狼疮,没有劳动力,两个孩子一个在读高三,一个正读初三,家庭重担都压在陆仲伟一人身上。2016年至2018年,陆仲伟积极参与扶贫工作队的集体种植项目,承包了全村果蔬基地的搭棚任务,达到了全家增收指标。2019年,驻村工作队为村里搭建了“种-销”渠道,取消集体种植项目,鼓励贫困户自产自销,陆仲伟的收入也失去了保障。

驻村工作队经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村里有11户有劳动能力的留守贫困户,确实无法外出务工,需要就地解决稳定脱贫问题。驻村第一书记、中山市公安局联合帮扶工作队队长陈晓刚告诉记者,传统的帮扶方式前几年都尝试过了,例如实行奖补政策,鼓励大家就业、种植、养殖脱贫,扶贫工作队还引进了食品和药材方面的扶贫企业,消化了当地种植的马蹄和肉桂等作物,受匝村村特殊的地理环境制约,对于缺少技术、缺少资金的匝村村贫困户来说,单纯靠种植养殖脱贫难以稳定。“我们要改变现状就需要转变思想,需要另辟蹊径,尝试新方法来啃下这些脱贫‘硬骨头’。”陈晓刚说。

工作队一边鼓励陆仲伟继续坚持种植,一边考虑帮助他兼职创收。经过走访沟通,陆仲伟告诉工作队,他的种植能力有限,希望能有其他方法来增收。工作队注意到,陆仲伟乐于助人,经常帮助厂企清理废品,帮助村民收购废电器,于是鼓励他利用业余时间去收废品,并承诺做得好就奖励他一台收废品的三轮车。2019年5月,陆仲伟在工作队鼓励下,购买了一台大型三轮车,踏上了走乡串户收废品的道路。去年底,陆仲伟算了笔账,收废品每个月可收入3000元-5000元,收益比种植蔬菜更划算。在充分尊重他个人意见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分期奖补了他8000元作为购买三轮车的费用。

“农兼商”,转变贫困户观念

经过走访了解,驻村工作队根据每户情况制定了农业兼商业的方案,通过创业指导和经商理念的灌输,成功帮助留守的11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实现了就近就业、就近创业和就近经营。

贫困户何水华家里人口多,上有老下有小,但夫妻两人长期处于待业状态,平日忙碌完家里的两亩水稻田就无事可干。毫无未来规划让人看着着急。何水华曾为驻村工作队做过厨师,因此工作队多次走访谈心,鼓励他在饮食方面进行创业,但他没有信心,更害怕投资失败。陈晓刚找他谈,表示只要何水华尝试创业一个月,所有亏损由他承担;坚持创业三个月以上,将奖励补贴他前期创业投入。何水华心动了。2019年10月1日,“何记烧腊”正式经营。截至目前,何水华的烧腊店每月稳定带来5000元-6000元收入,工作队也兑现承诺,奖补了他前期资金投入。现如今,问起当初创业感受时,何水华感激道:“挺好的,感谢工作队的帮扶!”

陈晓刚认为,“农兼商”是一种选择。“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我们认为这条路可靠可行,是可以复制的,是脱贫攻坚阶段破解稳定脱贫难题的一个渠道。我们希望通过‘农兼商’对思想和行为的改变,实现扶贫从‘输血’向‘造血’转变,通过激发内生动力帮助贫困户自力更生,稳定致富,通过思想和行为的帮扶打造‘永不撤退的工作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