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他忙到无暇顾三餐睡眠不足 发现有队员累倒悄悄顶上去
日期:[2020-07-13]  版次:[A04]   版名:[好医生好故事]   字体:【
■17年前,温敏勇跟着老师抢救“非典”病人,17年后,他带着团队到武汉抢救新冠病人。图为温敏勇工作照。

温敏勇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援鄂医疗队队长

专访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温敏勇

这一季的好医生,讲出了许多战疫好故事。

故事里有艰难险阻、关山万重,但他们边讲边翻出照片展示时,却不约而同拿出的都是患者的笑脸、路边的春天、天边的彩霞。

这些年,每逢大事,总听人说:你以为的岁月静好,都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那些负重前行的故事,如今却是云淡风轻地说起。

好像所有为了负责任所受的苦,都是为了这一刻尽责任的快乐和坦然。

2018年、2019年,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广东省医学会的指导下,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新快报主办“向善而生——好医生好故事”活动、“敬佑生命——好医生好故事”向“8·19中国医师节”致敬。

2020年,“因为责任——好医生好故事”第三季活动也在今天正式开启——我们以广东赴湖北疫区医疗队队长为代表的群体故事,记录这些我们为生命所尽到的责任。

17年前,温敏勇还是一名医学专业研究生的时候,他遭遇了非典。

17年后,当年追随在老师身边救人的年轻医学生,已成为了临危受命的一员大将——他以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副主任、主任中医师的身份,出任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在1月29日湖北疫情告急之际,带领着17位队员直奔位于武汉的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

“非典”与新冠,中间隔着温敏勇医生17年的职业生涯。他是一名ICU医生,在和平年代,比一般人看过更多生死,他了解医学的日益昌明,也更了解人类在未知疾病面前的渺小。

那么,会害怕吗?这是记者问他的第一个问题。

他说:当然会怕,但是在这个位置和职业上,没有别的选择。

太难了,但这就是战场

温敏勇医生的怕,源自他平时对自己专业的苛刻要求。在他的ICU日常管理中,有着异常严格的操作流程,清洁区、缓冲区、隔离区,每一步都必须分离清晰。

1月底的武汉,他们到达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距离疫情发现地——华南海鲜市场1.8公里。这并不是一间传染病医院,当然也没有专业的隔离病房,一切几乎是白手起家。

要想跟平时一样找建筑工人慢慢施工是不可能的,病人不能等,工人也找不到。为了进度更快一点,有时候医护人员也参与建筑垃圾的清理,教授、副教授也一样上场干活。就这样,接管病区后,医疗队迅速搭建起一个临时的隔离病房,这成为此后尽量保护自身、阻断扩散的有力措施。这样的隔离病房达不到温敏勇要求的标准,“但是条件有限,时间有限,只能先用着”。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1月24日(除夕)下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发出支援武汉号召,温敏勇第一个报了名,他有抗击“非典”和援疆经验,又一直从事呼吸专科及重症医学专科工作,所以医院任命他为医院援湖北武汉医疗队队长,带领17名队员加入国家中医医疗队广东团队奔赴武汉抗疫前线。

“对全体医疗队员的穿脱防护衣培训,务求人人过关才可上岗。温敏勇和队员们一起争分夺秒地做好优化就诊流程、病人分层管理、病区感控布局等安排,因地制宜落实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使医疗队在到达武汉第三天就进入战斗状态。”这是医院官网上记录医疗队援鄂事迹文章的一段话。短短百余字承载的艰辛,包括但不限于:

为了节省防护用品,每个班只能排两位护士进入隔离区当值,承担起隔离区内数十位住院病人所有的护理工作。

隔离衣一旦脱下就不能再用,所以大家不约而同地减少饮食避免上洗手间。但是,高强度的工作、憋闷的防护服、饥饿口渴,容易让人虚脱。按严格的防护规定,穿防护服时必须两人互相帮助,但下班脱已经污染的防护服时,必须一个个单独经过缓冲区,每脱一层都要按规定消毒,整个过程约半小时。因为担心筋疲力尽的医护人员在这半小时里会虚脱发生危险,不管多累,温敏勇常常在缓冲区门外大声跟他们对话,直到他们安全出来。

他一刻也不松懈,超负荷连轴转,无暇顾及三餐,睡眠严重不足。医疗方案制订、危急重症抢救、突发事件处理、后勤补给、关爱队员……高峰期时,由温敏勇主管的病区由一个扩大到两个,有队员们累倒了,温敏勇就二话不说悄悄顶上。

望闻问切打开医患隔膜的第一步

17年前在“非典”抗击主战场经受过历练,当年广东最早呼吁中医介入,中医队伍积累了宝贵的温病治疗经验。

初到武汉,隔离病房内的气氛非常压抑,“没人相信中医能救他们,医生来查房,他们都表情木然,不说话也不看人。但中医的奇妙之处在于,不论是否传染病患者,医生都要为病人把脉、看舌苔、交流病情,望闻问切缺一不可,医患之间有一种天然亲近的接触”。可能就是这种接触,成为打开医患隔膜的第一步。

广东的中医们为病区每一位患者开具的中药处方都是独特的,而且还会根据患者每天的病情变化适时增减调整药方。依据中医诊疗“十问歌”的诊断要求,制作了统一的查房记录表,他派出一队医生用隔离区专用手机对基本资料、症状、舌脉象等一系列进行简化填写,拍照对患者舌像进行采集,然后即时传往后方的另一队值班医生存入电脑,这样协同合作,把隔离区的资料汇总出来,建立了一套中医四诊资料库,使每个患者都有了自己的“专属中医档案”。

温敏勇特别自信地说,他主管的病区里,中医药使用率是100%,一人一方,提供了个性化治疗,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中西医协同,同时指导诊疗方案,协调开展危重症远程中医会诊,前线后方集思广益,对症下药,取得良好疗效。截至3月11日,病区病人数清零,总共收治病人119例,其中(危)重症75例,109例出院或好转转出。

到医疗队撤离湖北时,不少患者已经成了这群广东医生的朋友,出院告别时争着跟医护人员们合影。温敏勇打开电脑一张张展示这些合影,看得出口罩下大家都在笑,“但其实,最后他们也没看到过我们长什么样子,缘分就是这么奇妙”。

一线故事

为护士策划一场特别的“婚礼”

“任务重、疫情未知,那时候大家需要一点点欢乐”

队长,就是要时时想办法为队员解决痛苦但自己不能叫苦的人。

为了这个重若千斤的“官职”,平时没那么浪漫的温敏勇在武汉一线也筹备了一场浪漫的单人婚礼。

2月12日,医疗队护士唐杏杏下班回到住所,做好个人消毒清洁,戴上口罩,准备去参加晚上的全队会议。当天下午刘燕燕副队长通知晚上8时开会,还特别交代不能提前去。唐杏杏疑惑地来到了医疗队临时办公点,没想到一开门,黑压压的屋里突然一下子10多个手机灯光亮起来,耳边传来大家快乐的喊声:“杏杏,新婚快乐!”此时,唐杏杏才突然想起来,假若不是参加了医疗队来到武汉前线,按家里原定计划,当天是她举行大婚的好日子。

这是温敏勇与队员们一起策划的“一台好戏”。队里的小伙伴有的负责用不合格、已报废的一次性手术服一针一线缝成临时婚纱;撒花的花纸则是用物品包装袋一点点地剪碎的;报废手套则被做成了手捧花……

欢乐背后,是温队长的一片苦心,“刚开始那段时间,大家心情都比较压抑,任务重、疫情未知,春节里与家人分别到这么危险的处境里,我都懂。每天晚上清点防护用品,挖空心思要节省着用,想着队员千万别出事,我也有崩溃过。那时候,大家需要这一点点欢乐”。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披上白大褂冲上一线去治病救人。”在最艰难的抗疫日子里,微博上有人这么说,许多人看到这句话掉泪了。

只有温敏勇知道时间在自己身上留下的改变。17年前他也曾是个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一线治病救人。17年后他带着许多个孩子一样的年轻医生又冲到一线,他也像当年的老师一样,护着他们,带领他们,治病救人。

医者的妙手与仁心,在这相似的危情时刻和17年的轮回中实现了传承,也弥补了某种遗憾。

■统筹:新快报记者 肖萍

■采写:新快报记者 肖萍 黎秋玲 通讯员 张秋霞

■摄影: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实习生 梁婷茵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