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和友唤起市民保护广州老城意识
日期:[2020-07-14]  版次:[A06]   版名:[深读]   字体:【
■作为主色调的马赛克、水刷石,在文和友筑起了一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光隧道。


广州超级文和友启示二

一边是修旧如新,一边是刻意做旧

“这种地方广州多的是,为什么要来看假的?”(夏天)

“广州这样的建筑还有很多,压根不需要在太古汇那边进行复刻。真是无语。”(丙丙王)

“难道在广州文明路、北京路这些现实版的老街吃着不香吗?还非要到这里排队怀旧。”(徐先生)

“大石牌就跟这一样,直接去石牌吃,还便宜。”(夏)

……

超级文和友也引来不少人的质疑与鄙薄,甚至在文和友里,会听到人说:“你不如去我家拍,我家阳台也是这样子!”

长沙超级文和友的诞生地,正是创始人文宾生长与创业的老街区,“几乎所有的记忆都在这里被拆除又重新建立”,超级文和友“复活”了长沙消逝的老街,尽管只是一个幻影,却为长沙人保存了一份集体记忆,营建了一个“回忆之城”,可是,作为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广州,仍然有数不尽原汁原味、烟火气遍地的老街老巷和城中村,人们为何不去寻访、体验一个真实、地道的老广州?

■策划:何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 何姗 方汝敏

■摄影:夏世焱

反思:历史街区改造 不要做假古董

90后的前媒体人赵小姐认为:“对于游客来说,相比建筑风格,它的年代感、历史感会更重要,永庆坊、北京路为了市容,要修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新一点,但其实如果要真的带来很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还是超级文和友这种有岁月感的场景。”

60后的黄姨也有同感:“恩宁路、上下九一带的街边店铺都改造过,已经和这里的感觉不像了,以前带女儿去看过老广州的东西。但现在的老广州和我小时候见过的相比,已经有点不一样了。毕竟过了几十年,被改新了,没有了历史沉淀感。”

网友汪海静对正在改造的北京路的评价更是耐人寻味:“看看太古汇旁边超级文和友的设计,别人拼命要做成北京路老照片的样子,而北京路自己呢?”

据广州超级文和友设计团队岩设计的总设计师杨岩介绍,他们去了上下九和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走街串巷考察、收集建筑符号与材料,“那里的质感很漂亮,文和友里的场景基本上都有出处和原图素材。”

但是,在北京路改造中,近百年历史的民国建筑立面被粉刷一新,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陆琦指出:“刷白后太新了,没有历史痕迹,我们评审时提出最怕做成假古董,像上下九,把历史沧桑感搞掉了。最怕出现这种状况。”(详见《新快报》2020年6月23日报道)

事实上,不止北京路、上下九,广州众多历史街区改造最后都沦为粉刷一新的“穿衣戴帽”,沧桑老楼“焕然一新”、“返老还童”,在学界公认是错误的,在民间也广受诟病。

市名城委委员汤国华教授一直批评历史街区改造因“穿衣戴帽”而破坏了历史信息,失去了真实性,改变了历史风貌。

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刘晖说:“如果要我选择去看文和友这种逼真的假古董,还是去某步行街那种做假了的真古迹,我宁可去文和友,至少心里不添堵啊。”

网友叶小ming也有同感:“现在我们的骑楼和西关大屋被‘修复’得面目全非,这种‘复古’装修真的已经难得。”

据杨岩介绍:“文和友的设计建模后,找了专业做电影、舞台的团队做场景,在质感上花了比较多时间。”

文保人士辛小姐认为:“超级文和友与北京路、恩宁路等历史街区改造穿衣戴帽对比,一边是拼命整新,一边是刻意做旧,这是文和友带给广州的思考与启示。”

“中国人认为新才是昌明强盛,这种完形美学以及追求国际大都市的现代感,正是穿衣戴帽、焕然一新的心理基础。从人们对超级文和友的热捧看到,如果人们接受自然老去(古色)的价值,就不会为它涂脂抹粉整容。”

超级文和友的怀旧潮,唤起了市民保护广州老城的意识,使市民重新认识老城的价值:

网友Chou说:“与其在CBD里面怀旧,不如好好保护老城区里面原有的特色旧建筑,修旧如旧,而不是将原有的拆掉或者修旧如新。”

刘晖则提出:“超级文和友的积极意义在于,上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的日常生活场景,集体记忆,也已经需要保护,也值得缅怀了。”

启示一

文和友是集仿,浓缩城市记忆

文和友里面的广州小吃多来自老城区,人们为何不到这些小吃的发源地北京路、文明路、上下九一边觅食,一边体验地道老广州风情呢?如何让人们、尤其是后浪们回到老城?原本可以很有魅力的“老城市”如何焕发“新活力”?超级文和友有哪些借得借鉴之处?

60后的黄姨说:“恩宁路街边的铺面、餐饮店已经不是这种效果了,反而没能让我更有回忆,因为这里是集大成的,文字、凳子、桌子、横匾、单车等点点滴滴都浓缩进来了。对于外地人或刚来广州的人,来这种网红的地方挺有意思和吸引力,可以一次看完。”

90后的高小姐在广州工作多年,她说:“这些场景广州其他地方大把啊,西关那么多。但这里集中,吃的东西都集中在一起,不用到处找。我不喜欢到处找,人都是想要多点选择,可以吃点这个,吃点那个。”

刘晖则认为:“这是集仿,把城市记忆集中到一起,浓缩在几千平米之内,就像锦绣中华缩微景区,符号化。”

60后的广州人劳毅波担心:“超级文和友的出现可能成为北京路步行街的终结者,无论如何,它是给不愿到老城区又希望瞬间市井的新广州人有个打卡装逼的就餐之域。对于现居的老广州人来说,有些难言之痛。但是想做后浪生意的前浪们,那就别错过观察和思考的机会。”

网友Chuck_Leung则建议:“应该去北京路那边搞……盘活骑楼和北京路商圈。”不少网友都直言,应在老城区去做。网友Ellie Li说:“感觉营销大于实际价值了。直接复兴老城区不好么?”

以超级文和友的基因,如果要做广州在地文化的展示平台,是否可以选择在广州的历史街区、真实的历史建筑里面孵化?历史街区无疑是保留老城文化记忆与市井生活的最佳载体,也不必担上作假的骂名。

启示二

文和友模式:不收租金召集老字号

另一方面,历史街区活化后的空间运营,以及选择什么样的业态,一直是痛点,超级文和友提供了一个范本:它把广州家喻户晓的小吃集大成,这些地方性的产业正是地域性的体现,也满足了现代人一站式体验的需求。

自称是半个广州人的70后刘先生来广州已近二十载,他认为:“要让人们真的回到老城区,最吸引人的一定是味道。广州人都是吃味道,这边一次性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像美食一条街。如果在西关、老越秀有一条街集中了很多小吃,也会有很多人啊。如果老城区有像太古汇这种好的购物中心,有地道的小吃,交通也比较方便,一定能吸引本地人和外地人过去消费,一定会让很多人回到老城区。只要能吃到好吃的东西,我很乐意去老城。”

超级文和友为何能把四散在广州的25家本地传统小吃集结过来?其合作模式也独辟蹊径。据了解,在太古汇大食代,一个12平方米的店铺,一个月租金加水电费就高达5万元。就是在这样寸土尺金的黄金商业旺地,文和友引入老字号,不收入场费与租金,还包装修与设备,按实际营业收入分成。在广州最贵的地头,这些小吃大部分都是10块20块的平价美味。

恩宁刘福记云吞面是进驻文和友的老字号,刘老板的父亲上世纪40年代在西关恩宁路家门口开店,60年代又领了个体牌照在马路面摆摊,改革开放后继续在家门口摆大排档,直至上世纪90年代,老街坊各散东西,老店关门。六七年前,从7岁就跟着爸爸做云吞面的刘老板子承父业,转战东华东路另起炉灶。虽然也有人请他去天河北、珠江新城CBD开分店,刘老板总是说:“我无意扩张,只想实实在在做好一间店,开分店要保证出品,要有培训好的人,我不想搞坏这块牌子。”

可是,文和友的人上门来请他,他被对方的诚意打动了,他说:“他们告诉我说要在天河打造西关老字号风情主题,他们这群年轻人敬业、奋发,感动了我,我也有了可以担纲、保证质量的人,好啦,开就开!希望给人做多点好吃的啦。”

刘老板还对文和友的合作模式很赞赏:“做生意不容易啊,不用收租金,各方面他们投资,压力就减轻啦,是不是啊?这对老字号是帮进。而且他们让更多市民吃到好东西,还有摆大排档的理念好,老一代人都有怀旧思想,这里会勾起他们的回忆,而90后00后比较少见这种风格。”

一位曾在广州某美食地标任职的管理者认为:“文和友的成功因素之一正是将许多广州地方的传统小吃引进来,对这些品牌及地方文化的传承是一种帮助,这些小吃在铺租这么贵的地方,基本上是做不起的,此前天河没有一家有名的地方特色小吃店,文和友对扶持地方特色小吃是很大的帮助。换成是别的商业地产公司,可能就会追求租金最大化。”

恩宁刘福记云吞面的发家地就在永庆坊对面,有没有可能回归老家?

“如果永庆坊的理念是好的,也能满足我的要求,那我没问题。回到老家、真真正正在属于我的地头开店,是一种年代的追忆。”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