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黔同心既“造血”又“筑梦” 大山里的人们眼里有了光(1)
日期:[2020-07-17]  版次:[A08]   版名:[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 ]   字体:【
■毕节市纳雍天河实验学校开设体育、艺术、阅读、英语口语等课外课程,挖掘并培养学生兴趣。

■来自广州的“校长妈妈”詹雯给了孩子敢说敢笑的勇气,而投建逾4000万元的毕节市纳雍天河实验学校及相关课程设置,亦给了孩子们放飞梦想的底气。

“爱你哦!”“么么哒,我也爱你!”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天河实验学校里,无论你对哪个孩子说“爱你哦”,都会得到一句热情的“么么哒”。大山里的孩子能够如此坦率直白地表达情感,他们的勇气来自广州的“校长妈妈”詹雯。今年5月底,这所由广州市天河区援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正式开学,投建逾4000万元的校园与相关课程设置,亦给了孩子们放飞梦想的底气。

从未走出过大山的毕节市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港班的学生朱羽,这个月即将到南沙港开始为期一年顶岗实习。他还计划边工作边进修,“把学历能升多高升多高。”

梦想地不仅在远方,家门口亦能过上向往的生活。在黔南州惠水县石烧村,罗显阳看着长势喜人的刺梨,深觉今年不外出打工的路子走对了,盘算着接下来如何经营好自己那十几亩地。在刺梨名声大噪后,加上茶叶的收成,去年一年他们全家人收入达十几万元。

自2016年7月广州市对口帮扶毕节市、黔南州以来,毕黔两地变化日新月异——一批批现代化“硬件”拔地而起,一家家粤企赴黔投资生产,一拨拨粤师粤医组团式帮扶。广州“造血式”扶贫不仅带来了商机、岗位、学位,还给了大山里的人敢做梦的底气;广州这群“筑梦人”更通过开展教育教学、技术培训等就业民生帮扶,扶志扶智并举,给了他们追梦的实力。

■统筹:新快报记者 张英姿 潘芝珍

■采写:新快报记者 沈逸云

■摄影: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梦想地】 校园内

第一次见到足球场 孩子们却脱了鞋

2020年6月1日是纳雍天河实验学校首次举办开学典礼的日子。那一天,校园里建起了一个充气大拱门,还铺上了红地毯。老师们纷纷穿上卡通人物的服装,对每个入校的孩子说:“开学了,欢迎你!”孩子们第一次踏上红地毯,心里头的兴奋与激动,写满在脸上。

孩子们这些人生初体验,总是给校长詹雯带来不小的冲击与感动。自2018年作为一名挂职教师来到贵州毕节纳雍县后,她一再推延归期。将她留下来的,便是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因自己的一些举动或话语,在眼里绽放的光芒。

就在开学前,孩子们听闻新校园已建好许久,趁着教师们家访的时候,提出想到学校看看。詹雯便带着十几名小家伙提前探校。

当孩子们来到学校的绿茵足球场边时,愣了愣,转眼便脱下鞋子,摆在了一旁的塑胶跑道上。这一细节刺痛了詹雯。“孩子们,穿上鞋在草地上跑!这个校园是你们的!”在校长的鼓励下,他们纷纷穿上鞋在草地上边跑边蹦,甚至翻滚了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第一次穿上崭新的校服、第一次走上讲台演讲、第一次当志愿者……这一千多名孩子开始拥有了数不清的“第一次”。在詹雯看来,只有先让孩子们爱上学校,才能让他们爱上学习,并对生活抱有向往与希望。

自2016年7月以来,广州先后派出241人次教师赴毕节挂职。如何促进当地教育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成为教育扶贫中的一道难题。

“钱会用完,物资也会消耗殆尽,最关键的还是内生动力和有没有掌握面对社会的技能和品质。”詹雯说,扶贫关键在于扶“志”,要让孩子对自己有自信、对人生有规划,“‘志智双扶’才是阻断贫困的根本途径。”

她学会弹《小星星》

也有了“钢琴梦”

占地31亩、建筑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的纳雍天河实验学校,校门口专门为家长们开辟的休憩平台,每栋楼楼梯口镜子上贴着“微笑面对每一天”的标语,教学楼中间有不惧风雨的露天书吧……处处彰显着教育者们的温度与用心。

作为纳雍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宣慰社区的配套学校,天河区投入4250万元财政资金进行援建。除了标准的田径运动场外,学校还配备了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科普、创客等各类功能室,为孩子们放飞梦想提供了硬件条件。

“我来学校后学会弹钢琴了。”五年级的陆江婷兴奋地告诉新快报记者,她到学校后最开心的事是能见到钢琴。如今,她已经会弹奏《小星星》《世上只有妈妈好》。虽然只是单手弹奏,一个“钢琴梦”却在她心里悄然生长。

不仅是硬件配备,学校还通过“幸福330”“幸福430”课程,为学生开展体育、艺术、阅读、英语口语等课外课程,挖掘并培养学生的兴趣。

据悉,纳雍天河实验学校现有1260名学生,其中少数民族学生605人,留守儿童约460人。学校的建成解决了约2393个易地搬迁贫困家庭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

“这些学生都是易地扶贫搬迁过来的,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个故事。”该校一年级语文教师何静告诉新快报记者,这些学生的父母多是在外打工,更需要关爱。因此,老师们会更注重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现在比较重视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与反馈,然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