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想乘风破浪? 有话请先好好说(1)
日期:[2020-08-06]  版次:[A22]   版名:[时尚花生]   字体:【


■新快报记者 陈斌/文(VCG/图)

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人情世故,有一大半是在言语即说话里,可是如果你注意观察,你会发现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其实是不会“说话”的,尤其是不会“好好说话”。

那么何谓“好好说话”?有人说“让人舒服是最大的智慧”,“好好说话”也包含在这智慧中,它是情商的表现,也是表达能力的体现。有些人,明明是好意,却因为不会或不懂得应该如何好好说话而让人反感;有的人,面对陌生人,客客气气,面对跟自己关系亲近的人,呼来喝去……

形容一个人口无遮拦的最大谎言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既然心如豆腐,为何让口舌生刀而伤人?!这明显是个悖论,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不好好说话所导致的困扰,原本好好说话就可以避免的矛盾或不良影响,却还在这样的悖论下无动于衷,尤其在亲密关系当中,不好好说话,简直是典型重灾区。

近期十分受关注的热点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和热剧《小欢喜》当中,都有不好好说话的例子——这理应让我们从中吸取教训,反思过往自己说话的态度和表达方式——好好说话,不要只考虑自己图一时嘴上痛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在坚持自己的原则底线基础上,不让别人难堪,让别人听着舒服,这才是语言表达的智慧。

1

煤气灯效应 爱你,但我就要贬低你

《乘风破浪的姐姐》里,宁静,作为出道许多年的姐姐之一,确实有理由有资格藐视群雌,但耿直不代表狂妄,更不代表可以怼天怼地。采访时让每个人做自我介绍,这本来是基本礼貌和流程的需要,但宁姐姐觉得自己那么有名,“我还需要自我介绍?”一言既出,让人感觉好像有个什么东西卡在喉咙里,上下不得很不舒服;主持人沈梦辰,嘴上功夫到家,但就是不能叫她“姐”,当别个主持人对她说出“姐”字的时候,她直接打断对方:“收回去!”现场顿时尴尬指数破表……

好好说话,一方面是对他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自我的谦逊,体现的是个人的综合修养,有的人说话像利刃,一开口就杀伤;有的人说话让人讨厌,张嘴就是否定和贬损。

如果你注意观察,会发现一个规律,不会好好说话的人,都很“擅长”反问句式,像“我怎么知道?”“你难道看不见吗?”“你心里没点数吗?”“你不是有毛病吧?”“难道你瞎了吗?”“我生你有什么用?”……诸如此类,扎心了吧老铁?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而且说话的人,如果是与自己关系较为亲密的人,那么往往还喜欢跟上一句:“我这都是为你好……”这跟再插你一刀没什么区别。

《小欢喜》中那些小孩,家长一句话便统领了天下:“我们还不都是为了你?”打着“为了你”的旗号,家长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责骂小孩,就可以完全不顾小孩的个人尊严,强制孩子往家长替他选择的人生路上走,这些所谓的“为了你”,所投射出来的心理其实并不是真的“为了你”,而很有可能是“为了自己”甚至是“为了控制你”,这是为什么?心理咨询师告诉我们: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煤气灯效应”,这些表现就是“煤气灯效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呈现。

所谓“煤气灯效应”,出自悬疑惊悚电影《煤气灯下》,故事围绕一名原本心智正常、能独立思考的美貌少女,如何在宛如拿着“心理学圣经”的恶魔“丈夫”(实际正是杀人凶手)的操控下,一步步丧失自信、丧失自我,最后几乎到崩溃疯癫的情节展开,影片中包含了大量的心理暗示和心理学知识,后来心理学家就以电影名称来形容用语言去暗示或贬损对方自信心,从而控制其心理的行为。

“煤气灯效应”也被称为“洗脑灯效应”,这种效应对应在亲密关系或亲子关系中最为常见,即在关系的操控里,控制方会利用慢性心理暗示,破坏正常认知,歪曲、毁坏被操控方的认知,以达到自己内心的某种动机或需求。

不好好说话等同于语言暴力,中国式家庭是语言暴力的重灾区,我们对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的最大误解就是说话不需要注意态度,不需要照顾对方的情绪,因为“我都是为了你好”,那么我语气差一点也没什么,我话说得重一点也没什么,我诋毁你也没什么,我打击你也是为了你,对你的尊重?对不起,不存在的。

这种下意识的语言暴力行为根源在哪里?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于“安全感不够”这一根植于血液中的DNA。

在人类的进化发展史上,生存下去,是重要核心,而生存下去的基础是保证不失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存,要如何保证不失误?小孩子好奇心强,好动,造成失误或破坏的几率高,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让小孩子听话,不犯错误,不造成失误,那么贬低孩子的自信心,以消极态度去否定孩子,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感到自我价值缺失,就能实现让孩子听话的目的,就能达到控制他的目标。

这就是一贯使之的、父母的原生家庭不好好说话的发展过程,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孩,因为孩童阶段并不具备明确的判别能力,当作为“权威”存在的父母,以爱之名不断地实施对小孩的洗脑过程之后,这个小孩除了被严重伤害的幼小心灵之外,能够收获的也就剩下“自卑”俩字了。

当这个小孩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原生家庭时,代际传承的基因又开始了新的循环,于是在潜意识的驱动之下,他终于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