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屈臣氏中国区业绩大降30% 自己不行怪疫情?
日期:[2020-08-14]  版次:[A13]   版名:[财眼]   字体:【

新快报讯 记者陆妍思 实习生陈诗泳报道 近日,屈臣氏公布2020年上半年业绩,与大多数公司疫情期间主要靠中国区保业绩迥异,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由于线上销售的崛起,线下竞争对手的不断涌现以及新一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曾被视为商场“流量收割机”的屈臣氏门庭日渐冷落。

业绩 中国区销售额大跌30%

据屈臣氏母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屈臣氏全球销售额为736.27亿港元,同比下降11%;中国区销售额为88.05亿港元,同比下降30%。从历年财报来看,屈臣氏中国自2016年销售首次录得4%的负增长后,今年上半年的销售业绩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大降幅。

疫情的影响除直接体现在屈臣氏中国的业绩大幅下降外,还显示在了屈臣氏线下门店拓展的速度上。过去5年,屈臣氏中国每年新增店铺数量稳定维持在300多家,开店速度远超其他地区。到2019年,屈臣氏中国新增店铺339家, 同比增长9%,总数达到3947家。但根据此次财报,屈臣氏中国店铺总数为3951家,这意味着在过去半年里,新增门店数量只有4家。

走访 “贴身式”推销赶客

对于屈臣氏业绩大降,长江和记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保健品及美容产品的影响最大。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即使是在疫情进入防控稳定期,广州商场人流基本恢复的8月份,屈臣氏门店生意也非常冷清。记者在晚饭时间来到了太阳新天地负一层的屈臣氏,在逗留的15分钟内,仅有一两个顾客进门选购,而门店穿黑色制服的导购员就有5个,出现销售比顾客还多的尴尬情况,反观位于其旁边的美思佰乐超市却是人来人往。

刚从屈臣氏购物出来的顾客小熊对记者表示,来屈臣氏购物都是为了应急需要。“临时工作安排需要买眉笔,刚好看到眉笔打折就买了两支。”他说,平时多数都选择在电商平台或直播购买,并且价格更优惠。

“如今国产小众品牌更受年轻人青睐,屈臣氏里的品牌也该换换了。”消费者王小姐表示,品牌老化是一方面,屈臣氏导购的“贴身”式推销也影响消费体验,“不仅推荐产品,还要求办会员卡,完全没有自己选购的时间 。”

分析 品牌不愿再付巨额合同费

业内人士指出,除了品牌组合老化、门店体验不好外,屈臣氏殒落的根源是传统日化美妆产品线下渠道扭曲的零供关系。除了供应链采购优势带来的价格差外,屈臣氏的利润大头其实来自进场费、条码费、促销推广费用等合同费用。过去,能进驻屈臣氏就是为品牌背书,是质量的保证,但社交媒体、直播电商的崛起,令其话语权大大削弱。对品牌来说,屈臣氏早就不再是品牌非进不可的渠道,自然无须再为此支付巨额费用。

其实与屈臣氏一样,目前新兴美妆集合店不断开店扩张,但也只是靠规模化扩张摊薄成本,看上去势头猛,实现盈利却非常困难。该人士认为,打造自有品牌本是一个不错的转型方向,本土美妆品牌完美日记以电商、代工等渠道起家,短短三年做到了天猫彩妆销冠,现在开始转攻线下渠道。反观屈臣氏,其实从很早就推出自有品牌产品,但却一直没有发力将其品牌打响,最终让自己成为了尴尬的存在。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