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我们要重新认识黄宾虹
日期:[2020-08-16]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黄宾虹 庐山图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齐白石 荷花蜻蜓

■齐白石 山水十二条屏 之一

■黄宾虹 阳朔

“齐白石的画实在难称一流。”著名学者陈瑞林直言:我们要重新认识黄宾虹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型无论是借西方素描造型还是现代观念,至今都已有百年历史,在这过程中,始终不乏中国画的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调和问题,其中涉及题材、技法、观念等方面的扩充、改良与借用。到底,中国画的历史传统与西方的现代艺术精神能否相融?笔墨色水语言形式的外美与思想精神修养气质内美能否做到“内外双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瑞林接受收藏周刊采访时表示,“国画复活运动”为中国画现代转型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如果我们能够在历史的基础上继续不断努力,也许能够找到破局的正确方法。而谈到二十世纪具有代表性的两位大家齐白石、黄宾虹的探索,他则直言,“我更推崇黄宾虹,不赞成把齐白石抬得这么高。放在中国美术史上,齐白石的画实在难以称为一流。”

“国画复活运动”为中国画现代转型 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收藏周刊:关于中国画变革的讨论已经有了超过百年的时间,取得了不少成绩,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有人甚至认为中国画其实是在走下坡路,您认为这个局该怎么破?

陈瑞林:中国画的变革与中国社会的变革紧密相连,中国文化艺术的变革与中国社会的变革紧密相连,中国画从传统走向现代也和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一样,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曲折的历史过程。中国画变革的理论研究、中国画变革的创作实践已经超过百年的时间,这一百多年,弯弯曲曲,坎坎坷坷,取得了不少成绩,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今天的中国画还是在朝前走的,不能说是在走下坡路。上世纪20年代30年代,出现中国画振兴的时期,当时有人将之称为“国画复活运动”。这一时期不少中国画家、西洋画家、理论家、创作家共同努力,试图走出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对立的误区,努力开掘本土的传统资源,积极融入世界艺术的潮流,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可以说,现代中国画艺术的格局,正是那个时候奠定的。沟通中国画的历史传统与西方的现代艺术精神,笔墨语言形式的外美与思想精神修养气质的内美“内外双修”,而不是简单的引西润中、中西结合,不是像今天这样,过分地强调中国画的民族性,不注意中国画的世界性。“国画复活运动”为中国画现代转型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如果我们能够在历史的基础上继续不断努力,也许能够找到破局的正确方法。

重新认识黄宾虹

对中国画现代转型大有裨益

收藏周刊:中国画现代转型当中齐白石、黄宾虹探索如何?

陈瑞林:齐白石和黄宾虹都是为中国画现代转型作出了贡献的画家,两位画家相比较,我更推崇黄宾虹,不赞成把齐白石抬得这么高。放在中国美术史上,齐白石的画实在难以称为一流。齐白石为什么得享大名?有很多非艺术的因素。最近读到一篇文章,说“从晚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齐白石从湖南乡村里的一介木匠,一步步走上神坛,成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画家”,如果真是那样,今天就要请白石老人从神坛上走下来,恢复人的真实面貌。当年吴冠中说“一百个齐白石抵不上一个鲁迅”,引发激烈反对。吴冠中是画家,发表意见并非时时精准。吴冠中的可贵之处在于对文化气候转换的敏锐感觉,在于他敢于顶风,坚持自己的看法。著名的“笔墨等于零”便是他对当时“传统回归”文化气候表示的激烈的反对意见,并非完全没有价值。对齐白石的评价现在慢慢在发生变化,我也准备参与,发表一点意见。

收藏周刊:为什么您更推崇黄宾虹?

陈瑞林:我以为黄宾虹的地位倒还可以提得更高一些。可惜的是,“黄宾虹热”多次发热,都没有热到点子上。上世纪90年代的“黄宾虹热”,正是所谓“回归传统”、“笔墨至上”风头正健的时候,众人异口同声将黄宾虹描述为传统派的画家、讲究笔墨的画家,其实大谬不然。黄宾虹是具有现代视野、世界视野,具有革新精神的画家,他在“国画复活运动”中十分活跃,是推进中国画现代转型的核心人物,无论是理论思考还是创作实践,黄宾虹都是有成绩的。重新认识黄宾虹,对于探索中国画现代转型大有裨益,近年中国美术学院朋友的黄宾虹研究成果值得重视。

观点

齐白石: 吃了千万人的桑叶才会吐出丝来

我六十年来的成就,无论在刻、画、诗、文各方面说来,不都是从古书中得来的,有的是从现在朋友和学生中得来的。我像是吃了千千万万人的桑叶,才会吐出丝来;又似采了百花的蜜汁,才酿造出甜蜜。我虽然是辛苦了一生,这一点成绩,正是很多很多古往今来的师友们给我的。(与王森然论艺)……

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国际和平”奖金获得者的名义加在齐白石的名字上,这是我一生至高无上的光荣。我认为这也是给予中国人民的无上光荣。我以九十六岁的高年,能借这个机会对国家、社会,对文艺界有些小贡献以获得这样的荣誉,这是我永远不能忘的一件事。正由于爱我的家乡,爱我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民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所追逐的就是和平。我对于文化交流导致和平这件事深愧贡献不大,今天接受这种荣誉很觉过分。但假如由这件事可能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一般文化工作者、文艺爱好者对于和平生活的共鸣,我是感到无比愉快的。我虽已年高,但艺术的生命是无穷无尽的,我很愿意尽一点力量,使我国有优良传统的国画更加发扬和进步。

(1956年9月1日在授予齐白石“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仪式上的讲话)

黄宾虹:笔墨历古今而不变

自古南宗,祖述王维,画用水墨,一变丹青之旧,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六法之中,此为最上。李成、郭熙、范宽、荆浩、关仝递为丹青水墨合体,画又一变。董源、巨然作水墨云山,开元季黄子久、倪云林、吴仲圭、王山樵四家,又一变也。学者传摹移写,善写貌者贵得其神,工彩色者宜兼其韵,要之皆重于笔墨。笔墨历古今而不变,所变者,形貌体格之不同耳。知用笔用墨之法,再求章法。章法可以研究历代艺术之迁移,而笔法墨法,非心领神悟于古人之言论,及其真迹之留传,必不易得。

荆浩言:吴道子有笔无墨,项容有墨无笔。董玄宰言:一种使笔,不可反为笔使;一种用墨,不可反为墨用。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图画悉从笔墨而成,格清意古,墨妙笔精,有实则名自得,否则一时虽获美名,久则渐销。所谓誉过其实者,不揣其本而齐其末,徒斤斤于形象位置彩色,至于奥理冥造,妙化入神,全不之讲,岂不陋哉!况夫进契刀为柔毫,易竹帛而褚素,采绘金碧,水晕墨彰,中国图画又因时代缠变,艺有特长,各擅其胜。至于丹青设色,或油或漆,汉晋以前,已见记载。界尺朽炭,矩矮所在,俱有师承,往籍可稽,无容赘述。

泰西绘事,亦由印象而谈抽象,因积点而事线条。艺力既臻,渐与东方契合。唯一从机器摄影而人,偏拘理法,得于物质文明居多;一从诗文书法而来,专重笔墨,得于精神文明尤备。此科学、哲学之攸分,即士习、作家之各判。技进乎道,人与天近。世有聪明才智之士,渐进,取法乎上,可毋勉旗。(《论中国艺术之将来》节选)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