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实现太空“养鱼自由” 斑马鱼在中国空间站安家啦
日期:[2024-04-27]  版次:[A14]   版名:[科学]   字体:【
■水生生保系统(备份件)(4月25日摄)。


■4月25日,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空间应用系统科学实验样品制备室,工作人员观察备份斑马鱼的状况。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获悉,4月26日凌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成功对接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后,搭载了4条斑马鱼和金鱼藻的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组件由航天员从上行水生支持装置中取出,并于26日上午顺利转移到问天舱的生命生态科学实验系统的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模块中。

经过短暂适应,目前4条斑马鱼生命体征正常,看起来十分健康,状态平稳。斑马鱼和金鱼藻组成小型密闭生态系统,将首次实现我国在太空中培养繁殖脊椎动物,为开展空间先进水生生保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提供支撑。

不用换水的“太空鱼缸”长啥样?

航天员要在太空养鱼,鱼缸也很关键!不用换水的“太空鱼缸”长啥样?鱼缸有两个密闭空间,相互之间只有水可以流通。鱼缸里的含氧量靠啥进行调控?

随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上行的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组件将装载水生动物斑马鱼和水生植物金鱼藻,并安装在上行水生支持装置内。在载人飞船上行过程中,上行水生支持装置将为金鱼藻提供LED光源,保持金鱼藻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并保证水生生态系统的氧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以满足斑马鱼的生存需求。入轨后,航天员会将实验组件转移到问天舱的生命生态实验柜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模块中开展在轨实验。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涛说:“通俗点说是要‘养鱼’,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小型的水生生态系统。我们既要保证鱼要能健康生存,因为生态系统里除了有鱼以外,还有跟它一起共存的给它提供氧气的一些其他生物。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保证在这个空间实验过程当中,自己形成一个闭环的平衡系统。”

在中国空间站的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模块中,照明系统将支撑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供给氧气,提供给鱼类进行呼吸使用,鱼类呼出来的二氧化碳供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鱼类吃食物排泄的粪便给金鱼藻进行营养供给,这样就形成了一套水生生态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鱼类需要喂食,系统会有个喂食单元。斑马鱼产的卵将被系统收集起来,未来将由航天员带回地面,供科学家开展下一步的研究。

“宇航鱼”是怎么选拔的?

“宇航鱼”为何选斑马鱼?漂亮的斑马鱼是模式实验动物,具有生命力旺盛、繁殖能力强等优势。什么是“模式生物”?在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的实验生物,因其身上的独特特征,能够方便地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总结得出绝大多数生物的普遍规律。

“一方面斑马鱼是脊椎动物的一个代表,另一方面‘上天’的功耗和重量是有限制的,必须用比较小的生物来实现目标。”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高鸿说,“斑马鱼与人类基因组有高达70%以上的相似性,尤其是心血管系统、骨骼、骨质疏松这些相关的科学问题,都可以用斑马鱼去做研究。”

去太空出差的“宇航鱼”是按啥标准挑出来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高鸿说:“通过看它的一些速度、转向、频率等各方面来评估,筛选一些比较健壮的。这样我们才能应对这种发射过程中一些比较大的冲击。”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张宪园说:“装样的前一天,我们是先从好的里边挑出10条雌鱼、10条雄鱼,然后放到一个缸子里。到第二天准备要装样的早上,再看一下,如果有一两条活动比较缓慢或者是活动特别活跃的,就给它挑出来不要。太慢的可能身体有病,太活跃了增加它的耗氧量,明显受伤肯定是不能要的。就这样一个循环往返要经过3到4次的挑选,从这里面再挑出两雌两雄。”

“宇航鱼”太空出差有何任务?

科研人员专门给这套实验系统安装了相机,通过相机实时传输的图像,地面工作人员也可以了解实验的进展情况。据了解,该实验项目从2020年底立项以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和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就围绕实验中水生生态系统鱼类的选择、如何给鱼供给氧气、如何使水循环、如何给鱼喂食等一系列问题开展了地面相关研究,为这次实验装置进入太空打下了基础。

张涛表示:“我们第一次以斑马鱼构建一个水生生态系统,如果能够在空间得到比较成功应用的话,希望这个平台未来给咱们国家空间站构建一个以斑马鱼作为研究对象的小型实验平台,可以持续支持以斑马鱼或者说类似的水生生物样品作为研究对象的实验平台。”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