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云浮市郁南县东南部宋桂镇,绿树青山俯拾皆是,披挂着清新怡人的天然外表的她,拥有悠久的种桑养蚕传统,工业底子也不薄。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宋桂镇正结合“工农兼济、人文宋桂”的定位积极推进“百千万工程”,围绕“一条蚕两棵树三类企业”强化优质特色产业发展,在蓄力做精做实“一产”的同时,做大做强“二产”,并坚持放大生态环境优势,积极推动城乡面貌美化升级,助力增强群众生活幸福感,探索走出生态+产业+文旅的融合发展道路。
做精做优特色种养 示范绿色生态发展
“基本每个村(社区)都保留着养蚕生产传统,而要养好这一条蚕,桑叶的品质也十分关键。”宋桂镇组织委员祝锦龙告诉新快报记者,宋桂蚕桑公园里,装备齐整的村民们正专心利落地采摘着桑叶。
紧靠镇圩,2021年打造的宋桂蚕桑公园在楼房身后铺展出延绵绿意,蚕桑二号桑树在50亩的立体式种养示范基地里肆意生长、生机勃勃。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该品种桑树拥有叶片大产量高等特点,“在蚕桑公园里栽种,能让群众在休闲散步的过程中了解到它的优势,希望发挥出示范推广作用。”
祝锦龙提到,蚕桑产业是宋桂的一大特色产业,但依托其深厚的工业基础,宋桂蚕桑产业的发展更聚焦于养蚕产业等环节。目前,宋桂全镇蚕桑种植面积有3000余亩,正和邻近乡镇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促进郁南蚕桑产业提质升级。宋桂镇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虽然相较之下,宋桂镇种桑面积不多,但他们聚力“做精做优”,从桑叶产出环节开始保证蚕桑产业发展品质。
在种植上引导优质生产的同时,宋桂镇也支持“一禽轩”绿色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等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农户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
一禽轩绿色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江庆伦一手打造起的家庭农场坐落于马安村山脚林间,清远麻鸡、文昌鸡、五黑鸡在树下分区自由奔跑,山坑鹅、黑山牛、黄山牛等也拥有自己“休养生息”的独立天地……江庆伦表示,他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养殖理念,“我们都是用玉米、麦糠等天然优质的原料制成饲料喂养它们的。”他表示,返乡创业就是为了养出健康产品、让自己和消费者吃上健康食材。
江庆伦表示,镇里很认同和支持他的养殖理念,在道路基础设施改善提升等多方面给他提供了有力支持。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宋桂镇还通过创新“公司+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组织+农户”发展模式,以镇经济发展总公司为依托,联合“一禽轩”公司和村小组专业合作社合作,共同推动山下种桑、林下养鸡的立体式种养家庭农场示范基地打造,助推了撂荒土地盘活和自然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增收。
养蚕产丝机械化 增强二产“科技感”
在着力推广优质蚕桑品种的同时,宋桂镇积极将工业思维融合到蚕桑等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推动养蚕产丝等环节逐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一改以往传统生产模式。
郁南县富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的四龄“蚕宝宝”们正躺在桑叶上,为新一次的吐丝蓄力。随着横杠在蚕虫上方的铁质横杆移动,工人们不用走动,便为蚕虫们加盖上一层绿绿的“桑叶被”……公司经理叶灿林告诉新快报记者,2022年,他们盘下镇里这座闲置剧院,引进机械化养蚕设备,去年开始正式投产,“目前还是处于机械化养蚕的摸索阶段,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现在我们每个月都能保证出两到三批成茧,按传统的方式每个月只能出一批半。”
叶灿林跟新快报记者提到,引进机器设备后,养殖车间的空间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按传统的养蚕方式,蚕上架后架子便需呈V形置于地面,占用空间大,待吐丝完毕、取丝消毒后才能再次进入喂养环节;如今,他们利用设备让架子悬于空中、平行并列摆放,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及劳动效率。
无独有偶,2021年落户宋桂镇的云浮市桂和茧丝绸有限公司也为当地蚕农取丝缫丝,打开了新的视野。
步入云浮市桂和茧丝绸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运作中的生产线奏出“劳动”声响,来回走动的工人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专注手头活计儿,蚕茧经过一道道流水作业最终“变身”一捆捆洁白顺滑的蚕丝。宋桂镇乡村振兴办负责人提到,这是镇上引进的首家自动化机械化蚕桑企业,目前正成为助力周边村民家门口就业的“主力军”。
“我来这里工作半年了,感觉工作很不错,非常方便回家。”本地人张姐一边清洗手上的工具,一边跟新快报记者聊到。她表示,工资多以计件为主,不同工种收入也不一样,还包中午饭,目前厂里员工多是和她一样的本地人。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该公司作为宋桂镇蚕桑产业龙头,以培育优良桑蚕品种、建设高标准桑园、小蚕共育、规模化自动化大蚕养殖为主,为当地闲散劳动力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
“我们将继续提高蚕桑的综合利用价值,开发更多相关产品,并结合宋桂人文资源,延伸农耕体验、科普教育等一系列休闲观光等农业旅游项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整治提升村居环境 打牢生态融合发展基础
除了做优做强种、养、深加工等环节外,宋桂镇正积极做好竹桑文化、竹桑产业、竹桑科技的“三融合”文章,“生态+蚕桑+旅游”也是宋桂镇下一步推进蚕桑产业深化发展的方向。为此,宋桂镇紧扣“丝路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契机,进一步推动村庄环境美化提升。
在宋桂村大田头自然村,村支书江新华近期正组织村民参与村庄美化,种花种草,走完村子美化提升的“最后一步”。他介绍,去年12月村子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以来,原来灰头土脸的村道得到了拓宽平整,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等恰到好处地装点村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也实现了大变样,村民们十分高兴,也更加乐于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逢年过节回来的村民也说,现在村里又漂亮又舒服,比住在城市里还要惬意。”
马安村塘底自然村的村干部也表示,2022年村里300多米长的碧道修起来后,近两年又打造起党建长廊,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村民们更加喜欢带着小孩出来玩耍,住在山坳里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拥有了的依山傍水的“口袋公园”。
■采写:新快报记者 农艳芳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