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终结小升初秘考,需要持久治理
日期:[2018-04-04]  版次:[A02]   版名:[评论]   字体:【

■周山

据本埠媒体报道,海珠区一中学3月31日组织小升初秘考,有上千名学生参加。4月3日,教育部门发布回应称已对该事件开展调查,目前责成当事中学校长先停职配合调查。如学校确存在违规招生行为,区教育局将依据有关规定和属地管理原则予以严肃处理。

小升初严禁考试选拔,这已经是三令五申的政策。近日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严禁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严禁提前组织招生,变相“掐尖”选生源。

虽然小升初禁止考试,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长方面都是常识,但通过社会培训机构网罗成绩优秀的学生、通过小学成绩排名获取学生资料等等,又是一些学校长期以来的潜规则。以至于家长反映,小学六年级成绩拔尖的学生,很早就会收到名牌初中的录取通知书。如果不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甄选,很难出现这样的掐尖行为。

深陷秘考潜规则中的家长,往往处于双重矛盾之中。从理念上看,家长都希望优秀的教育资源能公平地分配给大多数人,不要让孩子为了分数而读书,为了考试而学习。但实际苦衷就是:人不能等。如果还能用分数去争夺好的学位,那拼本事反而是最“公平”的。于是到了五、六年级,天真烂漫的小学生就会摇身成了考试机器,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小升初竞赛中。

这样的逻辑主导之下,“减负”就陷入了众声叫好但难以真正兑现的困境。如果学校真的降低教学要求,家长和学生却未必会乐意,而且多半会千方百计去校外补充营养,提高能力,校外培训越来越热就说明了这一点。而对学校来说,通过考试“掐尖”优秀学生,显然也能让学校在未来的升学竞争中获得先机。于是,一场关于校外培训和秘考的潜规则,就这样得到各方的默许。

所以,要避免把义务教育变成了竞争市场,斩断和社会机构、排名考试的挂钩,这无疑是一场漫长的战役,需要有关部门漫长的投入与持久的治理。单独处理个案,或许能带来震慑,但也会让秘考和选拔更加隐秘,更加难以处理。毕竟家长、小学、初中和培训机构就是一个利益攻守同盟。

从更深层次来看,要改变整个行业的潜规则,还需要改变教育考核目标。此外,真正的釜底抽薪之策,仍是提高公办教育的水平,实现教育资源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公平配置,而这恐怕要耗费更大的精力和投入。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