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他坚守承诺数十载 每年扫墓“探望”战友
日期:[2018-04-06]  版次:[A04]   版名:[城事]   字体:【
■肖铿鸣(左)在某烈士陵园祭拜战友。

老战友们,清明节快到了,我今天过来看看你们。喝杯酒,再点支烟……”广西凭祥某烈士陵园,天空飘着毛毛雨,身形佝偻的肖铿鸣穿梭在154块冰冷的墓碑之间,轻车熟路地擦试墓碑,分发烟、酒,点烟、倒酒,一一祭拜……口中念念有词。从1989年开始,除了父亲去世那一年,其余每年肖铿鸣都会来祭拜战友,一年至少一次。在肖铿鸣看来,这不仅是为了实现承诺,也是为了教育下一代:“让下一代人知道,不管怎么样死了,只要为国家做过贡献的,是永远不会被忘记的。”

■新快报记者 黄琼 通讯员 帅学成 文/图

点上烟敬完酒 他要和战友聊聊家常

近40年前,年仅16岁的肖铿鸣参军,成为某部高机连战士。不久,肖铿鸣所在的部队开赴前线,在那场战役中,他的很多战友不幸牺牲,而他活了下来。

在出战前,肖铿鸣与战友约定,谁活着回来,以后要去看望牺牲的烈士。从1989年开始,肖铿鸣履行承诺,来到该烈士陵园给战友扫墓。此后,除了父亲去世中断了一年,其余每年,肖铿鸣都雷打不动,一年至少来祭拜战友一次。每次来到广西这个烈士陵园,他总会和战友们聊聊家常,有时不免泪流满面。

上世纪90年代初,肖铿鸣来祭拜时带的基本上是花生、饼干、糖果,他在每位战友墓前倒上一杯酒,点上一支烟。后来,祭品变成每位战友一包烟、一瓶酒,还有橘子、糖果、饼干等食品。

到了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从那以后,到这个烈士陵园扫墓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清明节更是祭拜的高峰期。肖铿鸣给战友扫墓的方式也悄然发生改变:他将扫墓时间改为清明节前或春节前,有些年份他也会在建军节前来祭拜。每年扫墓,肖铿鸣都选择错开高峰期。他只想静静地多陪陪战友,同他们说说心里话。

今年清明节前,肖铿鸣再次来到烈士陵园。他于上午8时进园,祭拜完战友,已是下午2时。这时,肖铿鸣又回到四班长余绵才的墓前,重新倒上一杯酒,点上一支烟。忙完这些,他给自己也点上了一支烟。这也是老习惯了,每次祭拜完战友,肖铿鸣都要专门来看望余绵才,有时候说说话,有时候就是坐一坐。

37年一晃眼就过去了,但老班长牺牲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余绵才曾荣获一等战功,他原本在师教导队集训,集训结束后就要提干,但他多次主动向组织提出申请,坚决要求上前线作战,结果在战争中牺牲,直到牺牲时,他右手的食指仍扣在冲锋枪的扳机上,左手紧紧地捂着伤口。当时,余绵才年仅23岁。

肖铿鸣回忆称,当时他和战友一起送弹药上战场,看到了余绵才牺牲时的场景。那一瞬间,新兵肖铿鸣忍不住泪流满面,痛哭失声,余绵才留给世界的最后姿势也永远地刻进了他的脑海。

生死只差一线 于是有了扫墓的诺言

同样刻在肖铿鸣脑海中的,还有战争的残酷。他回忆称,他所在部队的任务之一,就是送弹药。负重六七十斤,奔走于各个阵地之间、泥泞丛林之中,要同时防范敌军的炮火和特工偷袭,甚至有某些必经之地,是暴露在敌军枪口之下的。对于仍是少年的肖铿鸣,以及几名新兵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有一次,肖铿鸣随班长送弹药上3号高地,结果就被困在一个暴露于敌军枪口炮口之下的路段,被敌军发现了,敌人立即朝着这个路段射击,肖铿鸣和战友们既过不去又不能退,更不能跑,只能一步一步慢慢爬过去。“那边的炮弹打来,就一动不动趴在水里。”肖铿鸣说,1个小时后,在我方炮火压制下,敌人才停止了射击,肖铿鸣和战友们才得以顺利通过。“下山就容易了,因为上面的泥巴滑,都是滑下来”。

战争的体验中,还包括了恐惧。“参加之初,(我们新兵的)脸都是黄的、白的,像刚死的人一样,但是一个星期之后就不会了,不怕了。”肖铿鸣说,当时他们身处南方丛林,正是阴雨绵绵的季节,空气潮湿,让人烦躁。每天面对鲜血和死亡,面临着不知会从哪里突然射来的子弹和炮弹,年轻的新兵们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因为我们是主攻(部队),大家都说,只要能活着回来,就要给牺牲的战友扫墓。”肖铿鸣回忆称。

坚持了近30年 “承诺了就不能开玩笑”

154位烈士中,有4位是肖铿鸣的潮阳籍战友。“打完仗我就给他们扫墓了,我退伍要走的时候,也给他们扫墓了。”肖铿鸣回忆称。

1983年11月,肖铿鸣退伍返乡,被安排到当时的潮阳县建委,派驻广州办事处工作。1988年,他被推荐到华南理工大学学习。

工作刚刚步入正轨,肖铿鸣就着手准备到边境扫墓。经过一番准备,1989年6月,也就是退伍后的第六年,他回到了曾经战斗过的广西边境。

那时的交通远不如现在方便,仅一个单程最起码也要4天时间:从广东到广西,得绕道湖南。即从广州坐火车绕道湖南衡阳到广西桂林,再从桂林到南宁,在南宁住一个晚上,再从南宁坐火车到下石镇。到了下石得去油库借单车,骑车去买东西,买了东西从下石骑车到位于上石的烈士陵园,起码要骑一个多钟头。

烈士陵园最初建在上石镇,1985年迁到了现在的下石。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来回一趟至少花费300元。而在当时,肖铿鸣每月的工资还不到50元。“我觉得,承诺了就得去,不能开玩笑。”肖铿鸣说,第一次去扫墓时,他细细地打扫了一遍。这次,他和战友们“商量”:“我现在在上班,工资不高,这次来了,以后要有钱还要有时间才能来,没钱(不来了)不要怪我。”后来,他咬咬牙也就坚持了下来。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